什么是硬皮病?什么是系统性硬化症?

时间:2023-04-13 10:13: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皮肤增厚变硬为典型特征,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受累。儿童系统性硬化症(Juvenile-onset systemic sclerosis,JSSc)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但预后相对比成人好,病死率较成人低。

2018年SSc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系统性硬化症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居多,男女比例13-17。但男性SSc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更易出现弥漫性皮肤病变、指端溃 疡和肺动脉高压,预后相对较差。

SSc在临床都有什么表现呢?

1.早期症状:SSc患者初期的常见表现是雷诺现象(图1)和隐匿性的肢端和面部肿胀,伴有手指皮肤逐渐增厚。部分患者亦以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食管烧灼感和吞咽困难)或呼吸系统症状等为首发表现。同时可能伴有不规则发热、食纳减退、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1 雷诺现象(源于网络)

2.皮肤:SSc患者最典型临床表现是皮肤增厚变硬。不同患者皮肤受累程度不同。临床上将皮肤病变进展分3个阶段:(1)肿胀期(2)硬化期(3)萎缩期。

3.骨骼与肌肉:SSc患者常见的骨骼肌肉病变包括关节痛/挛缩、肌痛/肌炎、皮下钙化等。

4.肺部:肺部受累是SSc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内脏损害之一,主要有两种病变类型:肺间质病变(图2)和PAH

2 系统性硬化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早期表现(源于网络)

5.心脏:大多数SSc患者会出现隐匿性的心脏受累,病变可累及心脏各个部位,导致心肌缺血、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及瓣膜异常,SSc的典型表现为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炎。

6.肾脏:硬皮病肾危象(scleroderma renal crisisSRC)是SSc患者特征性的肾脏损害表现,发生率为2%-15%,临床典型特征包括突发高血压(或血压较基线值明显升高)、血肌酐进行性上升和少尿,50%的患者可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通常伴随头痛、乏力、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脑病、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等。

7.消化系统: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约70%-90%SSc患者累及食管,以食管下1/3段为著,可导致胃食管反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反酸、恶心、呕吐、进食困难,伴消瘦。胃窦血管扩张症亦是SSc特征性的消化道表现,发生率为 5.7%-14%。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严重者可有黑便和呕血,部分患者有恶性贫血。

8.其他:SSc患者亦可出现内分泌系统的病变,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神经系统亦可累及,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少见。另外,SSc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逐渐受到关注。

诊断了SSc,我们如何治疗呢?

SSc是一种高度异质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暂无根治方法。临床多根据不同脏器受累情况对症治疗。

1.血管活性药物:目前临床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及前列腺素衍生物用于治疗血管炎及相关并发症,如雷诺现象或肢端溃疡等。其中口服硝苯地平或地尔硫卓为一线治疗药物,可选用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难治性病例。

2.糖皮质激素:目前SSc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具有争议,与免疫抑制药物联合应用能够使激素的使用剂量减少,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3.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能使皮肤纤维化、肺功能得以减缓。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可用于弥漫性的皮肤增厚及关节肌肉受累的患者,能改善皮肤评分(mRSS)及手部功能。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可改善皮肤及肺部纤维化,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4.生物制剂及其他靶向治疗:当前有关生物制剂的临床试验研究仍在进行,需要更长时间对生物制剂所具有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证实。如应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

5.其他:消化系统受累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硬皮病肾危象时需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病情急性进展并有器官衰竭危险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终末期肺病而无严重肺外受累时可考虑肺移植。

 

参考文献:

[1] 邹和建,朱小霞,戴生明,等. 系统性硬化病诊疗规范.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08):874-882.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11227-00915.

[2] 郑嵘君,卢美萍.儿童风湿病国际相关诊治指南系列解读之八——儿童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解读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04):273-277.DOI:10.19538/j.ek2020040608.

[3] Foeldvari Ivan,Culpo Roberta,Sperotto Francesca et al. Consensus-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juvenile systemic sclerosis.[J] .Rheumatology (Oxford), 2021, 60: 1651-1658.DOI:10.1093/rheumatology/keaa584.

[4] Asano Yoshihide,Jinnin Masatoshi,Kawaguchi Yasushi 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of systemic sclerosis.[J] .J Dermatol, 2018, 45: 633-691.DOI:10.1111/1346-8138.14160.

上一篇: 一“文”打尽:慢性腹泻常见病因

下一篇: Nature:睡眠期间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