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尿化学试验的影响

时间:2023-08-25 16:08: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 影响尿pH的药物

碳酸氢钠(重碳酸钠)、乙酰唑胺(醋氮酰胺)等。

(二) 影响尿糖试验的药物

1.引起尿糖假阳性的药物:

(1) 引起血糖升高从而继发糖尿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制剂、吲哚美辛、异烟肼。

(2) 引起肾损害的药物:过期四环素。

(3) 由于还原作用,与班氏溶液或Cliniest试剂可出现尿葡萄糖假阳性反应,但与Clinistix或Testape试剂无此反应的药物: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Ⅱ)、水合氯醛、辛可芬等。

2.引起尿糖假阴性的药物(对酶法、试纸法):抗坏血酸、左旋多巴、非那宗吡啶等。

(三) 引起尿酮体试验假阳性的药物对氨基水杨酸、苯乙双胍(降糖灵)、水杨酸盐、肌醇酯等。

(四) 影响尿潜血试验的药物(联苯胺法)

假阳性:溴剂、铜、碘化物、过锰酸化物等。

假阴性:大量维生素C。

(五) 影响尿二胆试验的药物

凡能引起肝功能损害、溶血和胆汁郁积的药物,均可导致尿二胆试验结果的改变。如氯丙嗪、甲芬那酸、非那宗吡啶、氯噻嗪类。

(六) 影响尿17-酮类固醇测定的药物

(1) 使尿17-酮类固醇增高的药物:氯霉素、氯丙嗪、地塞米松、红霉素、甲丙氨酯、青霉素、非那宗吡啶、酚噻嗪类、奎尼丁、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螺内酯(安体舒通)、夹竹桃霉素、氨苯甲基丁烷二醇等。

(2) 使尿17-酮类固醇下降的药物:氯氮、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甲丙氨酯、丙磺舒、普马嗪等。

(七) 影响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的药物

(1) 使用17-羟皮质类固醇增高的药物:乙酰唑胺、水合氯醛、氯氮、甲丙氨酯、奎宁、螺内酯、利普马嗪、秋水仙碱、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副醛等。

(2) 使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的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等。

(八) 影响儿茶酚胺测定的药物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肾上腺素、甲基多巴、奎尼、四环素族、维生素C族、红霉素、肼屈嗪(肼苯达嗪)、乌洛托品、烟酸等。

(九) 影响香草基杏仁酸(VMA)测定的药物

(1) 使VMA增高的药物:阿司匹林、PAS、土霉素、青霉素、非那宗吡啶、磺胺类、愈创木酚甘油醚、唛酚生、PSP等。

(2) 使VMA下降的药物:普马嗪类、甲基多巴、丙米嗪、氯贝酯(冠心平)、胍乙啶同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十) 影响尿5-羟吲哚醋酸(5-HAA)测定的药物

(1)可使5-HAA增高的药物:乙酰苯胺、非那西丁、唛酚生、利血平、愈创木酚甘油醚等;

(2)可使5-HAA降低增高的药物:普马嗪类、丙米嗪、异烟肼、甲基多巴、异丙嗪、乌洛托品等。

(十一) 影响妊娠试验的药物

假阳性:氯普马嗪、酚噻嗪等、

假阴性:异丙嗪等。

(十二) 引起假阳性尿蛋白的药物

具有肾毒性药物如金、砷、锑化物等;影响磺胺基水杨酸试验的药物如头孢吩钠、头孢噻啶、磺胺甲唑、甲苯磺丁脲等。

(十三) 引起尿肌酐改变的药物

增加:维生素C(抗坏血酸)、皮质类固醇、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硝基呋喃类等;

减少: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噻嗪类等。

(十四) 引起尿钙改变的药物

(1) 使尿钙增多的药物: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考来烯胺(消胆胺)、皮质类固醇、二氢类固醇、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注射剂、紫霉素等。

(2) 使尿钙减少的药物:植酸钠、噻嗪类等。

(十五) 引起尿PSP试验假阳性的药物

白陶土、镁、亚甲蓝、烟酸、阿的平、奎尼丁、奎宁等。

上一篇: JTV:营养状况可作为成人压力性损伤的预...

下一篇: 膈肌神经反射分析的 5 方面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