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血色胸水,真凶竟是“它”

时间:2023-04-13 17:11: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 言

小细胞肺癌只占原发性肺癌的一小部分,大概15%左右。吸烟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体积较小,而且细胞核大,几乎填充了整个细胞体,易于反应性淋巴细胞和涂抹细胞相混淆。虽然细胞较小,但它侵袭性很强,细胞会快速自我复制扩增,因此临床发现时肿瘤都较大,并常常侵犯大的血管和主支气管,同时较早发生纵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因此小细胞肺癌预后极差。目前,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仍是鉴别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一种快捷、准确、可靠和经济的首选方法。

案例经过

患者,男,71岁。因“咳嗽、咳痰、气促10天”,前来我院急诊查因,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占位,右肺门、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急诊拟“肺占位性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收住院。既往史:无。生活史: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天,饮酒40余年平均半斤/天。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8.4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5.4 ↑,其余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增强CT检查:(1)考虑右肺上叶周围性肺癌,并右肺门,纵膈及右侧锁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2)右肺上叶少许阻塞性炎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胸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该病例为老年患者,咳嗽、咳痰、气促10天,影像显示右肺上叶占位1天,连续支气管灌洗液和支气管刷检物均未查出癌细胞。随后送检的胸水呈血红色,当班人员立即上机进行了体液模式分类计数,离心推片染色,阅片镜检交于接班人员。

然而浏览全片未发现异常细胞,只有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普通血片相差无疑。 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带着是否漏检的疑问我们查看了机器上散点图,散点图上方呈现一片宽大的蓝色条带区域(图1),该区域常可见反应性淋巴细胞、间皮细胞、核异质细胞、肿瘤细胞等核浆比高的一类细胞,不排除有肿瘤细胞存在。

所以考虑制片人员有未按标准操作来选材嫌疑。于是决定重新制片,相对离心力 400g,离心时间 5 ~10 min; 对于血性标本,离心后可以吸取“白膜”层,混匀后再次离心,吸去上清液,将底部沉渣混匀,取大约 10μl 标本滴加在载玻片一端,用推片向另一端推制成约 2 ~ 4cm 长度的涂片,推片角度 30°~ 45°。

重新染色镜检,很容易发现片尾散在的异常细胞,立即报告临床科室。胸水外观血色、浑浊、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7689×图片/L、红细胞计数508000×图片/L,有核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33%、淋巴细胞18%巨噬细胞45%、嗜酸性粒细胞1%,异常细胞3%。

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有核细胞量多,片尾可见少量异常细胞(图2),该类细胞聚集成团分布、排列紧密、核浆比高,部分呈“站队样”、“脊柱骨样”、“城墙样”、“镶嵌状”排列,提示小细胞癌细胞,请结合病理和临床。

图1

图2

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提示: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均未检出异常细胞。(右上肺肿物)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小细胞癌。右侧胸水-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Syn部分+、CgA少量+、CD56+、CK5/6少量+、P40-、TTF-1-、NapsinA-、Ki-67约80%+,符合小细胞癌。最终临床诊断为小细胞肺癌。

案例分析

该病例为老年患者,咳嗽、咳痰、气促10天,吸烟40余年,影像显示右肺上叶占位1天,连续支气管灌洗液和支气管刷检物均未查出癌细胞。细胞学检查中可见肿瘤细胞,结合细胞形态学特征,考虑小细胞癌。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相符合。

该病例检验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取材制片,容易取到下层红细胞层,在临床工作中,浆膜腔积液检查属于常规检验范畴,血性浆膜腔积液也是常见的类型,如何快速高效的找出异常细胞,不至于发生漏检,选材制片很重要,我们可以遵照《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2020)》标准化制片流程,离心浓缩推片法能把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有效分离开,在片尾“海岸线”(图3)位置便能够轻易发现异常细胞团(图4)

图3 低倍视野“海岸线”

图4 油镜视野肿瘤细胞

总结与心得

工作中要把好质量关,守住“海岸线”,避免由于制片不佳导致异常细胞的漏检,需要重视。检验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充分利用好我们身边先进的精密仪器,紧密联系病理和影像等临床检查技术,提升综合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疾病的诊断方向,减少病人痛苦,体现检验人员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2020)》

[2]吴茅.《浆膜积液细胞图谱新解及病例分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1-94.

上一篇: Lung Cancer:CT来源的身体成...

下一篇: 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如何用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