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发教授组稿|李晨光教授: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双袖切除术

时间:2023-09-07 12:53: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前的肺癌外科,大部分是小结节的患者,对于小结节的手术方式,虽然有争议,但肺段/亚段切除以及楔形切除,必然有其适应症,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们5年前提出“动脉先行-以动脉为核心的解剖性肺段切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觉得对于肺段切除的意义很大,可以使肺段切除变得更简单、准确。除了小结节,围手术期的治疗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辅助靶向治疗目前已有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能够延长总生存;而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尽管有很多问题目前仍然弄不清楚,但是也给很多患者带来较大获益,正在获得大量的临床应用。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首位的癌症致死疾病。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主要治疗手段。单纯肺叶切除适用于大部分手术病例,但一些中心型肺癌,肿瘤侵及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患者需要行袖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多, 围手术期死亡率达到5.6%,且术后生活质量下降。有研究发现袖状切除的长期生存率优于全肺切除,可能是全肺切除术远期心肺并发症增多有关。另外一些患者由于肺功能的原因,不能进行全肺切除,只能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一部分肺癌不仅侵犯支气管开口,还侵犯肺动脉,为了避免全肺切除则需要进行支气管及肺动脉的袖状切除,即“双袖”切除。

肺癌的双袖切除涉及支气管和肺动脉的切除和重建,是肺癌根治手术中非常有挑战的术式,对术者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肺癌的双袖切除一般经由开胸手术完成。2002 年 Santambrogio 等完成第一例腔镜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2012 年刘伦旭等报道全球前 4 例腔镜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证实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多孔胸腔镜下肺癌双袖切除术一般单独打孔置入肺动脉阻断钳,另外打孔置入镜头和操作器械(图1)。

图片

图1. 多操作孔胸腔镜肺癌双袖切除切口选择方式[1]

单孔胸腔镜将操作孔、辅助操作孔及观察孔集中在一起,达到更微创的术式。一般用于常规肺叶、肺段切除,肺大疱及手汗症的手术。2014年,Diego Gonzalez-Rivas报道了首例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双袖切除术。我们中心报道一例单孔胸腔镜下肺癌双袖切除病例。该患者为65岁男性,主因“查体发现左肺上叶肿物10余天”入院。既往体健,心肺功能无手术禁忌。气管镜:左肺上叶开口浸润闭塞,咬检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CT提示左肺上叶中央型肿物,累及左肺动脉干(图2)。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考虑可行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上叶袖状切除术,如术中证实肿物侵犯左肺动脉,则行左肺上叶双袖切除术。

图片

图2. 患者术前胸部强化CT提示肿物位于左肺上叶开口,累计左肺动脉干

手术采用左胸第4肋间约3.5cm切口(图3A),术中见肺裂及肺门周围软组织粘连水肿,支气管及肺动脉周围多发淋巴结。分别阻断近心端和远心端肺动脉后,离断肺动脉和左肺上叶支气管,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分别吻合支气管和肺动脉(图3B)。患者术后残肺复张良好(图3C),术后2年复查无复发转移迹象(图3D)。

图片

以上左上肺癌双袖切除采用单孔胸腔镜的操作方式,减少了胸部切口创伤并完成双袖吻合,联合辅助治疗使患者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单孔胸腔镜下双袖切除安全可行,需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和团队配合完成。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多学科会诊讨论决策才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

[1] Huang et al. J Thorac Dis 2015;Liu L ,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4,46(3):493 - 495.

上一篇: Res Sq :使用度鲁特韦超过48周与...

下一篇: 重磅!顶级大三甲北京同仁医院率先降薪,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