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触发点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
时间:2023-05-11 18:35: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周围神经卡压概述
周围神经在其行走途中,经过某些骨-纤维隧道或跨越腱膜,穿过筋膜处,其活动空间受到明显限制。
当这些隧道、腱膜、筋膜由于各种原因狭窄、肥厚、粘连等,使经过该处的神经被挤压。
可使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变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现象临床称之为神经卡压综合征。
根据受压神经的部位,组成纤维成分的不同,所导致的功能障碍也各异。
-
单纯感觉障碍
-
单纯运动障碍
-
感觉、运动障碍同时存在
二、旋前圆肌综合征
1.定义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肘窝处经过时受到挤压而产生的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该病多发于上肢反复运动的人群,如经常用螺丝刀的电工、反复铲土或挖煤等装车工作的装卸工、经常洗衣服的家庭主妇等。
2.临床表现
-
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肌力广泛减弱。
-
前臂近侧压痛。
-
猿手。
-
肘窝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
-
肘关节伸直时可加重症状。
-
后期可能出现肌萎缩,持物无力。
3.易卡压位置及病因
①Struthers 韧带
它是肱骨内上髁上方 3~5cm 形成的异常骨性突起,多呈钩状,其钩尖指向肱骨内上髁,且与内上髁之间形成纤维连接,形成一个骨性纤维管,称 Struthers 韧带。
该韧带不仅卡压穿行其中的正中神经,还卡压行经的肱动脉,造成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②肱二头肌腱膜
肱二头肌腱膜起始于肱二头肌腱,并向内下呈扇状覆盖在屈肌群之上,正中神经在肘部从肱二头肌腱膜下方穿过。
同时正中神经穿入肱二头肌腱膜后,走形在旋前圆肌的深面,所以它受二者的共同压迫。
当肱二头肌腱膜增厚和紧张,深层的肱肌肥大,腱膜下血肿使腱膜与正中神经的间距变窄时,都会形成对正中神经的卡压。
③旋前圆肌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上部的皮下,构成肘窝的内侧界,该肌有两个头。
-
肱骨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此头以肌性为主;
-
尺骨头,起自尺骨冠突内侧缘,以腱性为主,正中神经就在两头之间通过。
旋前圆肌肌腹肥厚以及旋前圆肌两个头形成的腱弓均会造成正中神经的卡压。
正中神经在进入旋前圆肌深面时靠近肱骨头,如果旋前圆肌的肱骨头起点过高就会阻碍正中神经而造成卡压,
④指浅屈肌腱弓
它是指浅屈肌起始部尺、桡骨之间的表面筋膜增厚而形成的弓状结构。
腱弓凹向下,厚而坚韧,正中神经从指浅屈肌腱弓下经过进入深面时,可以产生卡压而出现症状。
⑤指浅屈肌腱束
在指浅屈肌内有粗细不一的腱束,这些腱束可与正中神经平行,也可与之交叉走行,而造成卡压。
⑥其他病因
-
创伤,如跌倒时,手掌撑地而前臂处于旋前位,伤后又未能及时治疗
-
长期重复使用导致的劳累性损伤
-
软组织肿块
-
神经源性肿瘤
-
前臂屈肌群囊肿等
4.诊断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从症状和体征考虑。
①症状上
-
病人前臂旋转用力的劳动中感到前臂疼痛不适。
-
疼痛多发生在前臂和手指,并向桡侧三个半手指放散,疼痛呈烧灼感,但无夜间痛。
-
患手常有屈指无力症状。
-
可出现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
-
严重者可出现正中神经支配的手部肌功能障碍,屈指和拇指对掌无力。
②体征上
感觉检查可有正中神经分布区(包括手掌侧基底部、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支配区域)感觉异常,前臂近侧压痛。
运动检查可有爪形手,持物无力。
特殊检查可有以下几种:
-
Tinel 征:肘部附近、旋前圆肌深面 Tinel 征阳性。向前臂、桡侧三指半或肘部近侧放射。
-
Struthers 韧带卡压:X 线检查。
-
肱二头肌腱膜激发试验:抗阻力前臂旋后和屈肘,前臂近端疼痛加重者,为正中神经肱二头肌腱膜处受压。
-
旋前圆肌激发试验:屈肘抗阻力前臂旋前和屈腕,前臂近端疼痛加重者,为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处受压。
-
指浅屈肌腱弓激发试验:抗阻力中指近侧指浅屈肌屈曲,使前臂近端疼痛加重者,为正中神经在指浅屈肌弓处受压。
5.治疗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解除正中神经卡压部位或相关筋膜卡压部位。
正中神经松动术手法
患者仰卧,下压肩带,再轻轻外展肩关节,将肘关节伸直,外旋手臂并旋后前臂;
再加上腕关节、手指、大拇指伸直;
最后再将肩关节做出最大外展,完全牵拉的姿势包括颈部向对侧侧屈。
针刺触发点治疗
患者取侧坐位,患侧掌心朝上,首先在旋前圆肌上找敏感点,敏感点多位于旋前圆肌肌腹;
敏感点确定后以左手为押点,固定敏感点;
右手用1.5寸针灸针在敏感点处进针,针尖与皮肤成90°;
当针尖抵达敏感点时,患者即出现“肌肉跳动”、酸胀或沿上肢放射感后留置2~5 min。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大量高度异常的敏感小点,并在此处可以触摸到一条紧绷的肌带。
触发点分为活化和隐性 2 种。
活化触发点的表现
-
自发性疼痛
-
局部或远处牵涉性疼痛
-
关节活动受限
-
易疲劳和失眠等症状
隐性触发点的特征
-
在无机械刺激的情况下无明显表现
-
在创伤、疲劳、免疫力降低、营养物质缺乏、人体姿势长期失衡等因素刺激下,可转化为活化触发点。
针刺触发点的作用
可刺激加速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灶处的缺血缺氧情况,同时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局部痉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刘鹏程, 宫旭, 孙汝涛,等.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治疗[J]. 吉林医学, 2011, 32(10):2.夏焱志, 费正国, 单国法,等. 针刺触发点术在旋前圆肌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2.知乎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