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如何分型?别说只有TOAST
时间:2023-05-04 18:24: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OCSP分型法(临床表现分型)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
后循环梗塞(POCI )
腔隙性梗塞(LACI ) (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障碍综合征等)
1. 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
全前循环梗死表现为 3 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大脑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或同向偏视;对侧 3 个部位(面、上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而不能进行脑的高级功能检查及视野检查时,则假定其存在上述这些缺陷。
有以上 3 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 TACI 局限。提示大脑中动脉远端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但也可能是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而从同侧大脑前后动脉经大脑表面的侧支循环代偿完全,故只引起基底节梗死,而没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梗死。
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腔隙性梗死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供应基底节、皮质下白质或脑桥的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直径小于1.5cm)。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脑栓塞
小动脉闭塞(腔梗)
其他原因
未能确定病因
2010 年以 TOAST 病因分型为基础,采纳韩国改良TOAST 的某些理念,结合穿支动脉病理以及近年来大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设计了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的 CISS。分为:
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主动脉弓、颅内外大动脉(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到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混合型)。
目前在临床上 OCSP 和 TOAST 分型最常用,CISS 分型也已越来越被认可,良好的分型可以解释部分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机制,也可以用于评估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
充分考虑了多病因常混合存在的情况,引入循证的诊断证据级别 ,再把各种不同病因根据循证级别进行分级和罗列 ,最终每个病人都会得出一个 A-S-C-O 型,而并非是其中的某一型其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