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冠冕岭南——杨鲜亮:在人生路口不断觉醒的文艺青年教师
时间:2019-11-21 17:47: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图/视频 金羊网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林佳萍 钟音
人物档案
杨鲜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白云实验学校(白云省实)常务副校长,广东实验中学教学处副主任(分管教学科研),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2004年调入广东实验中学,历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教学处副主任,曾荣获“广东实验中学高考突出贡献奖”“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广东实验中学先进工作者标兵,广东实验中学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质量优秀评卷员。
和杨鲜亮校长很早便有过师生的缘分,我在十几年前做学生时曾在广州图书馆聆听过他讲诗词鉴赏的语文公开课,他如庖丁解牛般演示了如何对看似复杂的阐述心灵的文学语言进行剖析品读,他在讲台上的谈吐魅力和教育智慧仍让我留存着印象。这个暑假,我来到了2018年才新成立的广州市白云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白云省实),准备深入了解杨鲜亮的诗意人生。
白云省实百端待举,门面上还挂着前任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牌,校园内各项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近学生宿舍正在施工,我每天都要下工地看看,确保工程能如期完成。”担任常务副校长的杨鲜亮看上去就像包工头一样,但是谈笑风生的名师光环和文艺范儿并没有被尘土汗渍掩蔽。坐下来擦过汗,谈起教育教学、教师成长和大语文等话题,他很快恢复了“鲜亮”。问到他是怎么从语文教师做到分校领导时,他幽默风趣地答道:“去年白云省实刚宣布成立,学校就对我‘突然袭击’,派我过来当副校长。我第一反应是学校是不是看错人了?那天我睡不着,想了很多,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
职业生涯首个转折与危机:广东学生不按“套路”走
父亲是有着30多年教龄的小学校长,杨鲜亮毕业后“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家庭条件不算太窘迫的他,从小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在家乡湖南教书的日子也很安逸。但慢慢地,他意识到所处的职业环境过于宽松,自己距离职业理想依然遥远,不温不火、黏滞不前的职业状态亟待改变。他开始深入思考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寻找机会往外跑动。
2000年,怀着满腔热血,带着两桶泡面,他上了只有站票的绿皮火车,毅然决然地离乡背井来到了广东。他期望在这里把教育演变成火花四射的终身事业……
然而,初来乍到,他就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之前任教的学校实行的是按部就班的程式化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然后背诵、做题,学生很少提问。广东的学生却很不一样!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在课堂上也更灵活,喜欢问很多问题,有时根本不按预设的程序走,这给杨鲜亮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广东不能因循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了!”
感觉到危机和痛苦后,他迅速觉醒、负重前行,在课堂教学上做出调整,充分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他们发言的空间和机会。从首个职业成长的困难时期开始,他就定下了准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
2002年,他当起了教导主任,专门和“熊孩子”打交道,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先只关注课堂教学,如今则要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面对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他学会了陪伴与理解。他发现,“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很多是源于在家庭缺少关爱,所以他们需要人帮助、理解,“我会陪伴他们一起找到症结、解决问题,而非揪住错误不放”。
省实时光:从本领恐慌到诗意生活
杨鲜亮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机是2004年来到广东实验中学。到了省实这所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他发现教育又是另一片新天地,在这里他看到了前所未见的东西:学生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较高,有些学生写作能力比老师还厉害;学生上课时异常活跃,可能会问一些“奇葩”问题难倒你,还可能跟你“抬杠”去质疑你;课堂之外,学生参加学校设立的社团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多才多艺,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从事爱好、实现理想;学生的心思更加细密、敏感,行为有时难以预测,女生哭起来让人莫名其妙……
这一切让他大开眼界之余,也对他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再次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紧迫感和本领恐慌,旋即投入了紧张的自我学习当中。他狂刷高考题,重温大学教材,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那一年他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形成了如今的教育理念的雏形。“在省实你会发现不能硬性规定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你得先问他们的意愿,然后再告诉他们做这个事情需要怎样的原则。我开始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生命发展。”
在省实他历任班主任、备课长、科长、级长和教学处主任,他对于语文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他想得很多,越来越关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方式、教学形态,思考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美德教育,组织起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在大家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业余时间,他坚持练书法、写诗词,创办了慕岚诗社,创编了汇集省实教师作品的《省实文艺》,过着让人欣羡的诗意生活……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业余时间怎么过,他希望省实的老师们能有高格调的生活方式,他也希望所有学生都有突出的艺术特长和一定的艺术素养,能用高雅的方式打发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格调。他思考的不再只是课堂上的学生,而是他们整个的生命发展过程。
在他的努力下,《省实文艺》在教师圈内越来越受欢迎,引领了省实老师的生活方式,他倡导的“坚守知识分子的境界、格调、情怀”也得到了认同。《省实文艺》在学生之间也广为流传,对不少学生颇有影响。他教过的学生刘馨文回忆:“在这本期刊里,老师们跳出了学科的框架,成为带着人文情怀的朋友。杨老师身体力行地影响我,让我成为内心更加柔软、安定的人。”
从课堂到课外,再回归到课堂,逐渐驾轻就熟的杨鲜亮终于收获了丰硕的语文教育成果——2010年,他任教的班上有7位学生上大学报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是我做语文老师的巅峰期”,他满怀安慰地说。
关于教育教学的觉醒之旅
2015年,杨鲜亮再次萌发了强烈的危机感。这一年,他入选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类名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和同行的切磋交流,他发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欠缺研究成果,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这可能也是不少粤派教师的短板。“名校因为平台高、生源好,荣誉来得轻易,有时会掩盖掉很多老师的不足。”由此,他再度自我觉醒、自我鞭策和自我增值,深入思考教育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经验,关注学生整个生命文化的建设。
当年,他主持了《高中语文美学教育实践性课程结构研究》的省级课题,后来出版了课题专著《文学视野下的中学生美学》。他发现,语文课堂给学生留下深远影响的往往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美的欣赏、品味和熏陶。于是,他致力于让语文课堂带有美学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美学基础素养。在编书过程中,他使用文学叙述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在语言表达和视角上符合中学生的需求。
经过沉淀、升华,他提出了培育高品质生命文化的教育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属性,尊重生命的自我生长,尊重生命中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的可能性,通过学习行为的组织和实施,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的高位生成。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生命中的自我、进化等自然属性,从学生的审美内需出发,在课堂中给他们自我生长的空间,激发其自主意识。比如讲授鲁迅的《祝福》,有的学生喜欢人物,有的喜欢环境,有的喜欢情节。杨鲜亮让他们自行分组,给他们提供支架组建学习的逻辑结构,学生从兴趣出发去探究文章各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更深入、更快乐地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生命的社会属性,为其创造互动、机会、空间。他的语文课堂是充分开放的,学生和老师相互平等,学生希望表达的东西可以尽情表达,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这样的课堂通过双向的对话去生成课堂成果,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创造和互动协作,让学生不再是思想的矮子、孤独的个体,为其提供了空间让其自然生长。对于生命的研究,奠定了杨鲜亮教学中的生命文化价值理念,塑造生命文化价值成为他主要的教学方式。
谈起杨鲜亮的语文课,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至今记忆犹新,肖钰桐说道:“杨老师对美学和哲学颇有研究,他不仅为同学们推荐书目,还将自己对文学、美学的理解带到课堂上,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形成教学与阅读的良性循环,让我的阅读范围和层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刘馨文则对老师培养她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心怀感恩:“在杨老师的课堂里,他不只教会我理解文本里的意图、情绪和逻辑,还教会我观察和思考生活和生命。他会分享与不同人的交往经历,不只是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更启发了我去主动了解和接纳其他人。”
来到白云省实,杨鲜亮站在人生又一个新的路口上,虽然暂时未能全身心站在讲台上演绎文学让他心有不舍,但很快他便又“觉醒”过来:“现在我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整个社会结构,对家庭、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现在每天很忙,但他很快乐,早已全心投入了这片新开拓的广阔天地。谈到如何办好学校,他表示“心术要正,科研要新,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步子一定要坚定”。
采访当天,白云省实恰好停电,我们都大汗淋漓,却倍加珍惜这次“热火朝天”的访谈。因为我们有幸了解一位文艺青年、热血教师的成长故事,聆听他从“基础工作者”到“教育家”过渡的心路历程,最后折服于一名中学老师的情怀和格调、知识分子的清醒和坚守……
编辑: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