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教授:《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时间:2023-07-08 11:09: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人群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8%~51%。同时,认知障碍可使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64倍。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认识与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并发布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现特邀本共识主要执笔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就本共识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请您简述一下共识制定的背景以及共识发布的意义是什么?
曾勇教授: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展,痴呆与认知障碍患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均疾病相关花费约为13.2万元,预计到2050年,我国因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总费用约为4.9万亿元。由此可见,认知障碍对社会的负担较重。
而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常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对预防认知障碍和减缓MCI向痴呆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以期健全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疾病诊疗和长期康复体系,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认知障碍的关注度和知晓率,预防MCI和减慢MCI向痴呆转化。
请您介绍一下各种心脏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曾勇教授:
心血管疾病增加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也有所不同。
1.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人群占比30%。
•高血压与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等认知功能损害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合理有效地控制血压,可预防和延缓认知功能损害。
2.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人群占比35%~53%。
•动脉粥样硬化症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增加痴呆患病风险。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合并认知障碍人群占比28%~51%。
•心房颤动可显著增加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
•脑卒中、颅内出血及大脑低灌注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患者的认知障碍以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下降最为明显。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合并认知障碍人群占比43%。
•认知障碍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脑血流灌注自动调节机制失调及脑血流灌注减低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合并认知障碍表现为整体认知功能缺陷,常合并抑郁、焦虑等疾病。
5.其他
•心脏外科术后认知障碍主要与炎症、无症状脑梗死、脑血流灌注不足等机制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无症状脑梗死相关。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后早期认知障碍可能与脑循环微栓塞相关。
•肥厚型心肌病认知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功能障碍为主。
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该如何治疗?
曾勇教授:
为方便临床医生查阅与运用,我们将治疗的推荐意见放入共识当中。但从目前来看,对于本病有效的治疗药物较少,故而本共识未推荐明确的药物治疗。但运动和认知训练确实可以明确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因此将其定为合适推荐。
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本共识更多强调了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限盐、有氧运动等可以降低认知功能损害。
1.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治疗
•建议有认知能力下降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降压治疗可能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预防痴呆的最佳降压目标不明确。
2.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治疗
•建议有认知能力下降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血运重建术类型对认知功能影响无差异。
3.心房颤动合并认知障碍治疗
•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导管消融治疗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痴呆风险。
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治疗,您有何展望?
曾勇教授:
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国脑计划”,而对于认知障碍等脑疾病的相关研究也会随之迈入“快车道”。
同时,国内正在开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等主要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数字化认知训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寻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
美国已获批的Aβ靶向治疗药物,在减缓认知功能下降方面取得的进展,为早期认知障碍治疗点燃了新希望。但仍未得到非常确切的证据,后续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
此外,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和数字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极可能成为认知障碍的诊疗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