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羟氯喹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年轻女性患者临床症状

时间:2023-07-05 13:05: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全峰

哈尔宾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1996年-2001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2004年4月至2008年3月就读于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研究科,专业为风湿免疫病,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职于哈尔宾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风湿免疫科。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合并症的研究。临床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在风湿病的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能力。

 

患者病程简述

基本情况:26岁女性患者,于202351日入院治疗。主诉“蝶形红斑2个月”,患者既往2月前出现蝶形红斑,无明显瘙痒感,当地皮肤诊所就诊后,外用抗过敏药及口服中药进行对症治疗,病情缓解不佳。半个月前患者自觉关节痛,伴有低热症状,于当地医院风湿科门诊检查,提示抗dsDNA抗体阳性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次入院为求明确诊断并系统治疗,更好地控制病情。

既往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颜面部红色皮疹呈蝶形。

实验室检查:抗dsDNA抗体+ 补体C3及C4减低。

辅助检查:

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1. 系统性红斑狼疮。

鉴别诊断:皮肌炎、免疫性血管炎、过敏性皮炎。

患者治疗史

l 原治疗方案:中药汤剂及抗过敏药治疗(具体不详)。

l 当前治疗方案:羟氯喹1天2次,1次1片。泼尼松龙2片/日,钙片骨化醇等药物。

l 随访与转归:患者用药治疗2周后免疫指标恢复至正常,之后继续羟氯喹,小剂量激素等药物治疗。目前患者皮疹消失,出院后第1次复查血常规,生化,免疫指标等正常,颜面部皮肤无瘢痕,患者对治疗满意。

病例总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本例患者为一名年轻SLE女性患者,蝶形红斑症状已有2月余,但无明显瘙痒感,自觉关节痛,伴有低热症状。之前采用中药及抗过敏药物治疗,为进一步控制病情需加用药物。

SLE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1。目前,SLE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其中,羟氯喹(HCQ)长期应用可降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降低发生器官损伤和血栓的风险,改善血脂情况,提高生存率,获我国权威指南——《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推荐用于无禁忌证SLE患者的长期使用,并作为基础治疗1

在SLE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复发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特点,预防及减少复发成为SLE治疗的长期目标之一1。而HCQ持续治疗可显著减少SLE复发。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经HCQ(100-400mg)治疗至少6个月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47例,HCQ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使用硫酸羟氯喹或安慰剂治疗24周,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比,HCQ组复发率显著更低(36% vs 73%,P=0.02),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安慰剂组的临床复发相对风险是HCQ组的2.5倍(95% CI 1.08~5.58)2

图1 HCQ降低SLE的复发风险2

本例皮疹明显的SLE患者加用HCQ后,控制效果比较理想,无明显不良反应。HCQ作为SLE的基础用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对抗疟药的更多认识,HCQ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丰富的研究证据将为HCQ治疗SLE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依据,惠及广大SLE患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172-185.

2. Canadian Hydroxychloroquine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1991 Jan 17;324(3):150-4.

 

上一篇: Nature Medicine:智能手表...

下一篇: Eur Heart J:儿童主动脉瓣置换...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