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设置

时间:2023-05-29 19:40: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新生儿40~50次/分,婴儿30~40次/分,年长儿20~30次/分,呼吸频率的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PCO2水平,准确调整呼吸频率应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VT与f。设定呼吸机的机械通气频率应考虑通气模式、潮气量的大小、死腔率、代谢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目标水平和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等因素。机械通气15~30分钟后,应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进一部调整机械通气频率。    

1、若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基本正常(16-24次/分)或明显减弱,甚至已经停止。可将呼吸频率设置在16~20次/分。

2、若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明显增快(>28次/分),初始的呼吸频率不易设置过低,否则会发生呼吸机对抗,增加呼吸作功。可将呼吸频率设置在接近或略低于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后随着造成自主呼吸频率增快的原因被去除(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疼痛、精神紧张等),再将呼吸频率逐减下调至正常水平。

3、对有气道阻力增高的阻塞性肺部疾患病人,适合先用慢而深的呼吸频率。即低呼吸频率(12~15次/分)和高潮气量。

4、对患限制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因气道阻力基本正常,而主要表现为肺顺应性下降和有效的气体交换的肺单位减少,应使作用稍快而深的呼吸频率(18~24次/分)。

5、对肺功能正常的病人,如由于呼吸中枢受影响、呼吸机麻痹或瘫痪等所引起的呼衰,呼吸频率不考虑上述因素。设为12~15次/分(频率过快的病人除外)。

6、在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以较快的频率辅以较小的潮气量通气,有利于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上一篇: 呈“烧瓶”一样的心脏

下一篇: 新研究:肥胖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