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pus Science & Medic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与羟氯喹使用对损伤累积的影响

时间:2024-10-11 13:00: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器官的炎症反应和自身抗体生成。SLE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受种族、民族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但这些因素难以改变。相比之下,SLE的治疗模式则是可控的变量。近年来,治疗指南强调减少糖皮质激素(GC)的使用,以降低其相关的副作用,但患者依从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羟氯喹(HCQ)作为SLE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使用模式和依从性同样影响疾病的管理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长期使用GC和HCQ与SLE患者损伤累积之间的关联,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为优化SLE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073名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ICD-9)编码710.0的SLE患者,数据来源于以色列大型健康维护组织Maccabi Healthcare Services(MHS)的计算机数据库。患者按年龄、性别及社会经济状况(SES)与一般人群按1:5比例匹配。研究期间涵盖2000年至2020年,评估患者的GC和HCQ使用模式及其与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CVD)、高血压(HTN)和糖尿病(DM)等并发症的关联。GC的使用量按每日剂量分为≤5mg、>5–≤7.5mg及>7.5mg三类,HCQ的使用量按年度购药量分为<300片和≥300片。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用于分析GC累积日剂量和HCQ使用与各类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调整变量包括年龄、性别、SES、吸烟状态、SLE病程及HCQ使用情况。CVD模型额外调整了HTN和DM等已知心血管风险因素。

本研究共纳入1073名SLE患者,其中87.79%为女性,平均首次诊断年龄为37.23±14.36岁,平均病程为12.89±6.23年。HCQ在诊断后12个月内的启动率从2000年的51.02%显著增加至2018年的93.02%。GC的年度使用率则从2000年的45.34%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0.76%。与一般人群相比,SLE患者中CVD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较高(CVD:17.99% vs 7.59%;骨质疏松:29.82% vs 11.16%,p<0.001)。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每日泼尼松剂量超过5mg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和CVD的风险显著增加(骨质疏松:>5–≤7.5mg/day OR=3.13, 95% CI=1.92–5.13;>7.5mg/day OR=5.37, 95% CI=3.05–9.52;CVD:>5–≤7.5mg/day OR=1.74, 95% CI=1.03–2.88)。此外,HCQ年购药量≥300片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正相关(OR=1.63, 95% CI=1.18–2.27, p=0.003),但与CVD、HTN及DM无显著关联。分析还发现,HCQ高剂量使用与较高的GC使用量相关(p<0.001),提示可能存在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活动度的相互影响。

(a)2000-202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年度使用情况(b)2000年至2018年期间确诊的患者在确诊后前5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以色列SLE患者的患病率及其治疗模式,发现SLE患者中CVD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近年来,SLE患者的GC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有所下降,符合最新的治疗指南。然而,长期高剂量GC(每日泼尼松>5mg)仍与骨质疏松和CVD的高风险显著相关,强调了在SLE治疗中合理使用GC的重要性。同时,HCQ的高剂量使用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关,可能反映了高疾病活动度患者更依赖GC治疗的情况。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优化SLE治疗策略,提升HCQ的使用依从性,推广更为谨慎的GC使用,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原始出处: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ssociations with comorbidities and damage,

上一篇: Eur Urol: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同...

下一篇: JAMA子刊最新综述: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