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授揭秘如何应用中医诊治失眠
时间:2024-09-18 06:01: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长期失眠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概率约80%,为有效治疗带来困难,已经成为值得重视的社会难题。中医药治疗相比西药无明显成瘾性、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安全性高。为此,特邀西安市中医医院林海教授从中医角度认识了解该疾病。
中医如何认识和看待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中医理论中,心、肝、脾三脏功能与失眠有何联系?
林海教授:中医理论将此病归于“不寐”“郁证”“脏躁”等范畴,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各类精神刺激都与心有关,情志异常易伤心神,心神被扰则易导致失眠的发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可致气机运行紊乱,发生情志失调而引起失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与肝脏相伍,共同调畅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思伤脾,思虑过度所致的气机升降失常的同时还可导致机体气血津液的输布障碍,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致使五脏功能紊乱,引发失眠。失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均与情志失调有关,情志的过度变化致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衡,失眠便由之而生,同时失眠患者,尤其是慢性失眠患者,长期反复的失眠又容易引起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加剧失眠,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导致恶性循环,引起失眠伴随抑郁焦虑。
失眠受多方面体质因素的影响,体质因素与证型又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什么样的体质容易导致出现失眠伴抑郁焦虑?如何辨别心肝气郁、郁而化火型失眠?
林海教授: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与个体体质紧密相关,而且不同体质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失眠。体质因素在失眠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失眠、焦虑抑郁相关的常见的体质类型包括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其中气郁体质的人通常肝气郁结,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主动语言减少、胸胁胀满、胸闷等抑郁表现,肝气郁结日久会气郁化火,扰动心神,出现心烦心慌、情绪烦躁、爱发脾气、紧张焦虑、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担心害怕、爱纠结、爱琢磨事等一系列焦虑症状,从而引发失眠、抑郁和焦虑。气虚和阳虚体质的人因为身体正气不足,易出现心脾两虚的症状,如多梦、心慌、胸闷、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这种体质的人也容易出现心脾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进而导致抑郁和焦虑。阴虚体质的人可能会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更为常见。阴虚可导致心火亢盛,情绪波动大,同样可能引起失眠、抑郁和焦虑。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来辨别失眠的类型。例如,心肝气郁型失眠的患者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情绪不宁、胸闷、叹息、胸部胀满、胀痛、嗳气等症状。而郁而化火型失眠的患者除了失眠外,还可能伴有心烦、性情急躁、易怒、多梦、易惊醒、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治疗不是简单的自我药疗。中医治疗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采取个体化的调理方法,如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滋阴降火等。
针对心肝气郁型失眠,中医有哪些具体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方?
林海教授:在中医治疗心肝气郁型失眠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中医传统理论的原则和方法,旨在疏肝解郁,调和心神,以及恢复阴阳的平衡。疏肝解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失眠。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心肝气郁型失眠的关键。调和心神:心主神明,与精神意识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调和心神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心肝同治:心与肝在中医理论中相互影响,治疗时需同时顾护心肝,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肝心肝属于五行相生的关系,心肝两脏为母子关系,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某一脏器生理功能发生异常则会影响另一脏器,出现母子受累的病理变化,亦即“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治疗时,中医强调心肝同治,疏肝解郁基础上同时给予清心安神。
常用药方包括: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导致的失眠、情绪不稳、胸闷等症状。逍遥散能够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加味逍遥散: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药材,以增强疏肝解郁的效果。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情绪抑郁等症。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火上炎、湿热内蕴引起的失眠、头痛、目赤等症。
在现代社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如何与现代心理治疗及西医相结合?
林海教授:中医在失眠的治疗上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医治疗不仅包括中药,还涵盖了心理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医在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和成瘾问题以及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治疗失眠时,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来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失眠患者,可以使用疏肝胶囊或解郁丸等来疏理肝气和镇静安神;对于长期失眠、正气受损的患者,则可以使用归脾胶囊等来养心健脾安神;有上述诸症者可以酌情考虑加用西药盐酸曲唑酮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提倡使用非药物疗法,如中药足浴、艾灸、穴位按摩等,以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测设备,来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失眠时,中医还注重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还会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中医特有的功法疗法,如八段锦、太极等,以及冥想和心神调治的方法。中医治疗失眠是多样化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可见中医治疗失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具有个体化和分阶段治疗的特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旨在达到整体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患者要正确认识中医治疗的优势和适应范围,避免盲目跟风或对某些治疗方法的误解。中医在治疗失眠时将天地人观念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不仅治疗身体症状,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实现生理和心理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