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刻骨铭心”,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时间:2024-06-26 19:02: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有一种痛,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痛比一般的疼痛程度更加剧烈,常常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据统计,我国约有400万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而且,因为疼痛剧烈,病程又长,很多人常常夜间无法入睡,久而久之,便引起了睡眠障碍、心理抑郁等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初次感染可表现为水痘或隐匿性感染,此后病毒在脊髓后根神经节、颅脑感觉神经节或肠道神经节潜伏。
带状疱疹患者体表神经分布的相应皮肤会出现带状成簇的水疱,约25%的患者会出现相关后遗症,其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最常见的后遗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临床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可总结为:
1.神经损伤
机体初次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出现水痘,部分患者出现隐匿性感染,体内病毒持续迁移,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潜伏;
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刺激导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使得感觉神经出现炎症、出血或坏死等情况,受损的神经节甚至发生萎缩,愈合后形成瘢痕,导致PHN发生。
此外,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及钠离子,胞膜电压依靠钙离子及钠离子的功能会发生改变,使得此区域出现大量异常动作电位,进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2.炎症反应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经初级传入感受器输入神经系统,使得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出现异常电位,进而引发等距放电,导致中枢敏化伴痛觉过敏,引起疼痛加重,形成疼痛‑损伤-疼痛的恶性循环。
3.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感染带状疱疹后1个月左右,疱疹会逐渐结痂并消失,这1个月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黄金期,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超过一个月后,疼痛若还持续存在,就说明疾病已经转变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了。
一旦成为后遗神经痛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令人痛不欲生。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
1.年龄
高龄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呈明显减弱趋势,相较于青年患者,该群体机体抵抗能力普遍较弱,更易引起潜伏VZV的重新激活与扩散,且组织及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差,PHN发生率明显更高。
2.皮损
有研究指出,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范围与其体内病毒的堆积存在密切相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急性期感染程度;
其皮损面积越大,体内病毒堆积越多,神经损害程度越严重,可延长组织神经的修复时间,增加PHN的发生概率。
3.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
有研究指出,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由皮肤损伤及周围神经炎症所引起,可促进潜伏期VZV激活,导致该病毒的大量复制,加重皮损的同时,可造成外周神经纤维坏死,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改变,致使PHN发生。
同时,患者急性期疼痛程度可随着皮肤损伤程度及周围神经炎症的加重而增加,其重度疼痛的发生,多预示着机体皮损程度及神经炎症的加重,可促进外周神经“瘢痕愈合”,引发重塑性改变,增加PHN风险。
4.合并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的带状疱疹患者多存在代谢紊乱等情况,其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可增加病毒感染风险,
另一方面,机体高血糖持续状态易引发多元醇旁路激活,造成细胞损害及微血管网络受损,进而引发神经元应激反应,致使VZV再激活,增加PHN风险。
5.早期抗病毒治疗(不一样的一点)
这一点可有效抑制VZV复制,缓解其疼痛程度,同时缩短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病程,带状疱疹发病72 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少VZV病毒含量与毒性,及时抑制病毒的复制进程,避免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降低PHN发生风险。
三、症状
1.典型症状:带状疱疹愈合后皮肤部位疼痛。
-
疼痛部位,常见于一侧胸部肋间和面部,疼痛区域通常比带状疱疹区域有所扩大。
-
疼痛性质,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刀割样痛,有些患者以一种疼痛为主,有些则多种疼痛并存。
-
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不一,部分严重患者疼痛程度重,甚至寝食难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公众号:疼痛康复研究)。
-
疼痛时间,主要为局部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大多持续数月,个别患者持续半年,甚至数年之久。年龄越大,疼痛程度越明显。
2.局部皮肤痛觉超敏
即接触一些轻微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如部分患者带状疱疹愈合后的皮肤部位,可能在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碰触或摩擦、触摸温水等,即可感觉局部皮肤疼痛。
3.局部皮肤感觉异常
带状疱疹愈合后的局部皮肤,常有一些感觉异常,如总是感觉局部皮肤有小蚂蚁爬过、麻木感;对水温的感觉减退,之前觉得很烫的热水,不再感觉那么烫等。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
了解患者年龄
-
有无带状疱疹患病史
-
带状疱疹发作时发作面积及疼痛程度
-
有无其他疾病患病史
-
带状疱疹患病时间、治愈后疼痛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持续面积及疼痛感觉等。
2.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疼痛位置、疼痛面积、疼痛类型(是触之疼痛、轻抚疼痛还是都有)结合病史可确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可确定患者症状类型。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抗惊厥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利多卡因贴剂等。
2.微创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神经电刺激、射频疗法。
3.物理治疗
臭氧治疗、红外线与微波治疗、低温冲击疗法等。
4.中医疗法
主要包括中药、针灸等,其中中药可起到疏通经脉、补血活血的效果,能在抑制病毒合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
5.脊柱调整疗法
骨盆及脊柱的排列异常,导致脊柱功能减退、供血减少、椎间孔变小以及脊神经受压,从而导致全身及四肢关节功能下降、体质下降。
脊神经受压损伤时,机体更易被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并引起PHN。骨盆是脊柱底座,骨盆正位及功能良好是脊柱正位的基础。
脊柱正位调整可减少脊神经受压,恢复血供,有助受损神经根修复。
6.运动疗法
患者由于疼痛剧烈活动量减少,甚至长期卧床,因此应指导患者坚持下床活动,为患者制订运动计划,宜每日餐后进行1 h运动,包括步行、跑步、游泳等,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
运动能分散注意力、减缓疼痛,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改善睡眠,提升体质,有助于PHN的治疗和康复。
一名带状疱疹患者的针刺治疗图
六、带状疱疹的预防
-
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
预防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
-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摄入,增强自身体魄。
-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