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院卢洪洲/刘映霞团队《自然·通讯》:系统揭示猴痘病毒急性感染期的排毒动力学和抗体应答特征

时间:2024-06-18 18:00: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4年5月27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刘映霞教授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ongitudinal viral shedding and antibod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men with acute infection of monkeypox viru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猴痘病毒急性感染期的排毒动力学和抗体应答特征。

图片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自2022年5月开始出现暴发流行,目前已累及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报道的病例数超过9.5万,其中相关死亡病例185人。研究表明,猴痘患者的多个身体部位都能够检测到MPXV核酸,其中皮肤病变被认为是病毒脱落的主要来源,是实验室诊断的最佳选择。然而,最近研究发现,有的患者的皮肤病变中检测不到MPXV核酸,而咽拭子、唾液等其他部位的核酸检测结果却为阳性;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无症状和非典型感染患者(无皮肤病变)作为重要传染源推动疫情发展,给猴痘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和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上认为MPXV在人际间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然而密切接触传染性溃疡或粘膜病变以及性接触被认为是此次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同时密切接触污染物也能实现间接传播。因此,系统阐明猴痘患者不同部位的排毒动力学以及环境物品的病毒污染特征对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诊断以及公共卫生措施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MPXV包含多个可能诱导中和抗体的表面抗原,明确MPXV感染以后不同表面抗原的抗体应答规律以及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能够为血清学诊断试剂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团队纳入了77例MPXV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其中包括42例HIV共感染患者),每隔2 - 3天采集感染者身体多部位和周围环境污染物的样本,然后检测MPXV DNA、表面蛋白特异性抗体反应以及中和抗体滴度等指标,并根据采样时间点将样本分为发病后1-7天(1-7 d.a.o)、8-14天(8-14 d.a.o)和15-21天(15-21 d.a.o) 3个组进行系统分析。

图片

猴痘患者不同部位的样本病程相关的的MPXV阳性率比较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患者均为男性,均存在男男性行为。除了疱疹以外,其初始症状以流感样症状为主,因此首次就诊的科室以发热门诊和皮肤科最为常见。患者不同部位样本的MPX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皮肤病变部位的MPXV总体阳性率最高(100%),其次为肛拭子(88.16%)、唾液(83.78%)和咽拭子(78.95%),部分患者的尿液(55.26%)和血液(35.17)样本也能够检测病毒。与病程相关的阳性率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病早期(1-7 d.a.o)咽拭子的阳性率与唾液和肛拭子相似,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迅速下降(1-7 d.a.o: 56%; 15-21 d.a.o: 25%),而肛拭子和唾液则保持与皮肤病变相对接近的阳性率。因此,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以及采样的便捷性,当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用于MPXV检测时,样本选择的优先级建议如下:发病一周以内,疱疹样本>唾液>咽拭子>肛拭子;发病一周以上,疱疹样本>唾液>肛拭子。

图片

猴痘患者皮肤病变、直肠部位的排毒动力学

MPXV排毒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MPXV在皮肤病变、唾液和口咽部的排毒动力学特征相似,大约都在发病后第6天后达到峰值,然后慢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病变中的病毒载量远高于唾液和口咽部,即使是在发病后21天时其病毒载量仍然在可以分离到活病毒的限值以上,而多数患者这个时间点已经出院,提示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相反,直肠部位的病毒载量在发病初期就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大约在发病后12天病毒载量下降到可以分离到活病毒的限值以下。由于生殖器和肛周大量存在皮肤病变,提示猴痘患者发病早期通过肛交、口交等性行为传播MPXV的风险较高。对比HIV阴性和HIV阳性感染者,研究团队发现大多数病毒学相关的都是相似的。其中,值得关注的是,HIV阳性患者出现直肠炎的比例更高,而进一步分析发现HIV感染、合并直肠炎的患者,其直肠部位的病毒载量更高,提示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更高。此外,环境物品的监测结果显示,环境污染物拭子MPXV核酸的总体阳性率为52.66%的,其中空调回风口阳性率(69.89%)和平均病毒载量(5.82 log10 copies per mL)最高。进一步结合病程以及环境污染物表面活病毒分离限值(6.59 log10 copies per mL)分析发现,空调回风口、地板和床头柜等部位病毒载量高于病毒分离限值的样本比例随着病程的进展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提示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

图片

猴痘患者A29L和H3L特异性抗体应答特征

猴痘患者血浆中不同表面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表面蛋白A29L和H3L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可分别高达100%和94.74%,提示这两个靶标可以作为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有效靶标。进一步,研究团队检测了这些患者血浆的中和抗体滴度,然后与A29L和H3L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滴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29L特异性的结合抗体滴度与中和抗体滴度具有很好相关性,提示A29L是MPXV感染诱导中和抗体的最重要抗原。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刘映霞教授王福祥教授杨扬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杨扬教授、牛诗雨、杨柳青教授、沈晨光教授、宋硕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754-8

上一篇: 暨南大学罗丙红团队Bioact:基于DL...

下一篇: 携带BRCA2胚系突变的老年复发性胰腺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