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确诊晚期肺癌到肿瘤病灶“消失”,肺癌长生存不再遥远

时间:2024-06-17 12:00: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6月15日, “为生命加时”系列媒体沙龙首场活动举行。沙龙期间,现场的专业媒体分享了一则生动的患者故事。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女性,在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宝宝后不久,确诊了晚期肺癌。突如其来的病魔是巨大的打击,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经过基因检测的诊断,这位年轻的二胎妈妈最终被确诊为素有‘钻石突变’之称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经过与医生的深入沟通,她通过加入临床研究,接受了一款创新靶向药物的治疗。在规律服药下,她体内的肿瘤病灶慢慢缩小,甚至在CT上消失了,而且“消失”的肿瘤已经超过5年没有复发。这位二胎妈妈的故事不仅感染了在场的听众,也为晚期肺癌走向慢病化、实现长生存树立了更多信心。

这场媒体沙龙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黄鼎智、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临床研究部副部长王永生等多位专家,用浅显的语言与生动的案例,与众多媒体共同探讨晚期肺癌长生存的突破与对未来的展望,在无形中降低了专业信息与大众之间的“次元壁”。

告别“谈癌色变”,肺癌长生存不再遥远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与治疗药物的不断进步,包括肺癌、乳腺癌等在内的国内高发癌种,在诊疗水平和患者预后方面都有显著改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谈癌色变”的恐惧始终存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只要被确诊为癌症,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在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临床研究部副部长王永生教授看来,现在治疗癌症的手段越来越多,以肺癌治疗为例,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外,近10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保持积极心态,及时就医、正确治疗,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已经能够实现5年以上的长生存。

▲王永生教授

“不久前结束的 ASCO 2024(2024年美国肿瘤学会年会)期间,有三项研究进展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研究覆盖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也包括了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已经有研究证实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能突破60个月,这是在过去不可想象的。今年ASCO的主题就提到了‘治愈’,我想这些让人震撼的研究结果,也让晚期肺癌患者逐渐看到‘治愈’的希望。”黄鼎智教授说道。

▲黄鼎智教授

“以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这类患者对靶向治疗有较好的应答。在ALK抑制剂出现之后,晚期患者的预后有了大幅改善。而且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第三代ALK抑制剂能够让大部分晚期患者5年都不出现疾病进展,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突破,这类肺癌患者可以说已经实现了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王永生教授表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将我国整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提升15%;《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也将“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作为主要目标。肺癌治疗领域的进展,对癌症防治总体目标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健康素养,助力癌症防治目标实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科普能力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指导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目标之一便是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而就在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将每年的6月作为健康素养宣传月,通过开展健康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肺癌早筛早诊理念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癌的诊断率,让更多患者在早期就能得到积极的干预并改善临床结局。但是,仍有不少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诊断,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一方面需要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筛查能力,并推动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培养公众主动筛查、主动健康的防癌意识,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水平。

“随着肺癌患者生存期的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治疗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全病程的管理与支持需求日益凸显,规范用药、定期随访、不良反应的管理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健康教育不仅需要面向患者,也需要覆盖患者家属,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做好疾病的长期管理。” 王永生教授说道。

在黄鼎智教授看来,临床医生首先需要加强对于前沿临床研究突破的及时学习, 其次需要进一步掌握这些突破和前沿疗法的全面信息,充分了解其优势和短板,才能跟上诊疗水平的进步。其次,临床医生也应该尽可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帮助他们建立起长生存的信心与希望。“我们也希望在未来,当我们说起肿瘤的‘治愈’时,能够把引号也去掉。”

上一篇: 血糖只有1mmol/L,却一直找不到原因...

下一篇: ​哈医大AFM:工程化掺杂策略实现自给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