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差万别】小腿、踝及足部检查
时间:2024-06-02 18:01: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足趾的排列
体位:患者站立,面向治疗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观察:观察足趾的排列,注意足趾是否为直的和平行的。注意是否有以下情况出现:𧿹趾外翻(𧿹趾向外侧偏斜),锤状趾(跖趾关节过伸,远端趾间关节过伸,近端趾骨间关节屈曲挛缩),爪状趾(跖趾关节过伸,远端和近端趾骨间关节屈曲挛缩)。趾间关节囊状形成使屈曲活动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
𧿹趾外翻
足纵弓的检查
体位:患者站立,面向治疗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动作:治疗师将指尖置于内侧足弓。
观察:感受足弓是过高(高弓足),还是过低(扁平足)。
正常足、高弓足及低弓足
负重时足弓变低而不负重时足弓正常属于柔韧性扁平足,原因是肌肉无力或韧带松弛。为了进一步确诊,让患者踮脚,如果足弓升高,则可诊断为柔韧性扁平足。
跟腱定位的检查
体位:患者站立,背对治疗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该患者的跟腱向内侧成角,为踝内旋的体征。而且足跟向外侧成角,称为足跟外翻
动作:观察跟腱和足跟的对位、对线。
观察:注意跟腱和足跟是否处于垂直方向,以及跟腱是否出现肿胀。如果跟腱向内,足跟向外翻(向外侧成角),重量集中在内侧足跟称为后足外翻。
如果跟腱向外,足跟向内翻,重量集中在足外侧缘,称为后足内翻。如果足内旋、内侧纵弓下降,即为扁平足。如果足外旋,内侧纵弓增高,这被称为高弓足。
主动运动
𧿹趾伸展试验
体位:患者站立,治疗师将𧿹趾放于患者𧿹趾下。
嘱患者主动抬起𧿹趾。继续被动运动,直至患者感到疼痛或遇到阻力点
动作:嘱患者抬高𧿹趾至伸展位。继续被动运动,直到患者出现疼痛或张力增高。
观察:为了维持步态,𧿹趾伸展的角度一般是45°-60°。伸展角度减小提示有𧿹趾活动受限,是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第一跖趾关节关节囊纤维化,或者可能出现的𧿹趾强直,提示进步退变。第一跖趾关节下的疼痛一般是籽骨炎。
主动踝背屈
体位:患者单腿站立,站在墙边以获得支撑。
动作:嘱患者将足趾和前足抬离地面10次,或者直到出现疼痛或疲劳感。
观察:这个过程是一个针对胫骨前肌、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功能性筛查试验,同时也是加强这些肌肉力量的练习。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或者以上肌肉的肌腱炎时,踝背屈可以引出疼痛。
一般重复10~15次而未引起疼痛则为正常。没有疼痛但是无力表明足底屈肌紧张短缩或L4~L5、S1神经根受累。
主动踝跖屈
体位:患者单腿站立,站在墙边以获得支撑。
动作:嘱患者用脚尖支撑站立(提重)10次或直到出现疼痛或疲劳感。
观察:跟腱疼痛提示跟腱炎;胫骨下段后内侧疼痛提示筋膜受激惹或者比目鱼肌撕裂;小腿中部内侧疼痛一般是腓肠肌肌腱炎。
提起足跟的动作也需要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和长屈肌的收缩,如果这些肌肉存在肌腱炎,会引起疼痛。这一动作也可以用来评估跖屈肌(主要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力和L4~L5、S1~S2神经根的功能。
没有疼痛但不能拾起足趾提示这些神经存在功能障碍或损伤。如果患者不能抬起脚趾,询问是否因疼痛、无力或者足趾活动度减小而不能完成这个动作。𧿹趾强直的患者不能将足跟抬离地面过高。
坐位
体位:患者坐在治疗床的边缘处。
动作:嘱患者做踝跖屈、背屈、足内翻、足外翻,以及趾屈伸、外展。双脚同时做上述这些运动。
观察:比较两侧的关节活动度,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
被动运动
踝关节跖屈或背屈
体位: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握住跟骨,另只手将前足内翻锁住足后部。
动作:先使踝关节被动背屈,然后向下压做跖屈动作。正常的关节活动度是背屈20°,跖屈50°。
观察:踝背屈受限但是无疼痛通常是由先前的踝关节扭伤引起的。根据疼痛部位,背屈时疼痛可能是前撞击综合征(关节囊或滑膜在踝部前外侧撞击)、足底筋膜炎、后内侧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或者腓肠肌肌腱炎。
被动跖屈疼痛可能是前外侧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胫骨前肌肌腱炎或后撞击综合征(胫骨与距骨后侧撞击)。
距腓前韧带扭伤的评估
体位: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足背上。
被动跖屈踝关节并使足内翻
动作:慢慢跖屈踝关节并使足内翻。
观察:腓骨下方前侧疼痛,则该试验为阳性。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中最常受损的韧带。
跖骨痛和 Morton神经瘤的评估
体位: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另手放在跖趾关节处的足趾周围。
动作:慢慢向中间挤压跖骨头。
观察:Morton神经瘤(即趾足底神经纤维性增大)的阳性反应是第三、第四趾的足底面疼痛。跖骨痛的阳性反应是跖趾关节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