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usculoskelet Disord:经两种不同入路的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时间:2024-05-31 07:03: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上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定义存在争议。一些作者报道了上腰椎间盘为T12-L1、L1-L2、L2-L3和L3-L4,而其他一些研究认为它们仅为L1-L2和L2-L3。上腰椎间盘的椎管较下腰椎间盘狭窄,可能累及多根脊神经根或髓圆锥,导致复杂多变的征象。传统治疗ULDH的方法包括开放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和后路减压术,仅通过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开窗)行髓核去核术。上述开放手术具有视清晰、疗效可靠的优点。然而,外科手术通常会导致常见的并发症,如较大的医源性创伤、较高的出血量以及由于需要广泛剥离周围肌肉、筋膜和韧带而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此外,由于出现持续的背部疼痛、脊柱僵硬和无力等并发症,经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内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使其医源性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被脊柱外科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目前,ULDH的内镜治疗主要包括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经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在这两种情况下,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均通过单一门静脉进行。它们具有医源性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两者均为单门通道手术,即视点通道与工作通道在同一帧内且同轴。这种内窥镜技术的缺点是立体定位差,仪器的运动范围有限,工作效率低。同时,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和设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有学者提出应用双通道内镜术中冲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中使用的两个通道是视图通道和工作通道。内窥镜放置在视点通道以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相关的手术工具,如等离子射频棒、磨钻、椎板咬钳、神经剥离等,通过工作入口完成椎管内外的各种外科手术。术中持续盐水冲洗用于清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或废物。此外,冲洗的水压能抑制出血,确保视力清晰。双门通道技术实现了多角度手术,极大地改善了同轴内镜技术视野狭窄、操作角度有限的缺陷。同时,可以使用常规器械完成手术。因此,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现在逐渐受到脊柱外科甚至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8例接受UBE手术治疗的ULDH (L1-L2、L2-L3和L3-L4)患者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椎间隙和腰椎间盘突出类型,选择不同的入路进行UBE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椎间入路用于治疗中央或旁中央椎间盘突出。对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椎旁入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两种方法的UBE技术治疗ULDH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UBE技术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总结了不同入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28例UBE技术治疗的U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UBE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改良MacNab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术前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在最后的随访中。

病人的特点

手术前UBE定位:(A)椎间入路和(B)椎旁入路

椎旁入路:第一视野为峡部

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显示L1-L2和L2-L3椎间盘突出:(A)矢状面,(B) L1-L2, (C) L2-L3。

术中成像。使用神经解剖器探查纤维环断裂,分离粘连,暴露突出的髓核

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L1-L2(椎旁入路)和L2-L3(层间入路)骨组织的切除范围(白色箭头)。(A)冠状面,(B) L1-L2, (C) L2-L3。

术后MRI显示L1-L2和L2-L3椎间盘完全切除,硬膜囊恢复肿胀。(A)矢状面。(B和C) L1-L2和L2-L3的轴向视图。

手术切口。黑色箭头指向放置克氏针的切口

术前MRI显示L2-L3椎间盘突出。(A)矢状面。(B、C) L2-L3轴位图(B, CT;C, MRI)。

术中将克氏针固定在椎体上部,使硬脑膜囊缩回,清理椎间隙,放置融合器。(A)椎间隙清除。(B)放置融合装置

术后正位和侧位x线片显示融合器和内固定物的位置令人满意。(A)正像。(B)侧面像

术后CT和MRI显示椎间植骨和完全减压。(A)冠状CT显示椎板切除术范围。(B)矢状位CT显示椎间植骨充足。(C和D) MRI图像完全减压

上一篇: BMC Musculoskelet Di...

下一篇: Lancet子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拔管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