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网络药理学探讨参连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理及体内实验验证

时间:2024-05-29 11:00: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参连方(SL)是一种新型临床经验方,由丹参和穿心莲两种中药组成,生药比为15:9。SL是临床上用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中药配方。丹参和穿心莲已经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证明了其抗心血管作用,然而由于中药中化合物的复杂性及其相关的多靶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其潜在的机制。

目的:探讨SL抑制AS进展的内在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方法:通过数据分析、靶点预测、PPI网络构建、GO和KEGG分析以及“药物核心成分-潜在靶点-关键通路”网络,提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工作流程来评估SL影响AS的机制。

随后进行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探索AS大鼠脂质代谢物的差异,揭示SL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可能机制。建立AS家兔模型并灌胃进行SL干预。检测血清脂质谱炎症细胞因子指数,以表明SL对AS的缓解作用。

结果:共鉴定出89个与SL和AS相关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298个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靶点,构建了成分-靶点-疾病网络。GO和KEGG分析显示,SL调节代谢途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途径、MAPK途径等。

体内实验验证表明,通过非靶向脂质组学共鉴定出43种不同的受SL调控的脂质代谢产物,发现甘油磷脂代谢是SL干扰AS的重要机制。在HFD诱导的AS模型中,SL减少了斑块面积,降低了炎症因子(TNF-α和IL-4)和血脂(TC、TG、LDL-C和ApoB)水平。

此外,HDL和ApoA1水平升高。PLA2和Lipin1在AS模型中高表达,表明它们在破坏甘油磷脂酰胆碱代谢中的作用,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此外,SL干预显著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调NF-kB/p65表达,表现出抗炎活性

结论:参连方在抑制AS进展中发挥了多途径、多机制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为与AS预后和发病机制相关的必要基因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始出处:

Xing-Xing C, Ri-Jin H, Xin-Ge W, et al. Mechanistic exploration of the Shenlian formula in the supp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vo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May 25, 2024. doi:10.1016/j.jep.2024.118347

上一篇: JAHA:吸烟习惯的改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

下一篇: J Ethnopharmacol:综述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