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控糖,终身受益!《柳叶刀》:二甲双胍、胰岛素或磺脲类效用长达44年

时间:2024-05-23 18:00: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糖尿病用药后的随访有助于了解患者能否从治疗中获益,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等情况。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一项横跨20年的随机、多中心研究,该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控糖策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建议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磺脲类药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研究结束后的10年随访发现,尽管治疗已经结束,但强化控糖策略存在遗留效应,仍然持续给患者带来益处,相比于接受传统控糖策略的患者,采用强化控糖策略的患者并发症明显更少。

那么,这种遗留效应可维持多久呢?是会终身存在,还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呢?来自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该研究随访时间从10年延长到24年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控糖策略,早期使用磺酰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策略,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身罹患心梗和死亡风险。该研究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先来回顾下UKPDS研究,该研究在1977年至1991年纳入5102例患者,其中4209例(82.5%)患者分别随机接受强化控糖策略(磺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或传统控糖策略(饮食干预为主)。20年的干预结束后,有3277例幸存者接受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时间截至2007年。

研究人员对10年随访结束后幸存者进行了为期14年的延长随访(截至2021年)。1977年时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41.3%为女性,到2021年时已过去44年,幸存者平均年龄为79.9岁。1489例参与者被纳入延长随访分析,研究人员在参与者的意向治疗基础上,预先设定了7个临床结局,即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糖尿病相关死亡、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

长达24年的随访时间里,强化控糖策略的遗留效应并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弱化的迹象。相比于传统控糖策略,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的强化控糖策略可使参与者全因死亡、心梗、微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具体来说:

  • 全因死亡风险相对降低10%(95%CI:2%~17%,P=0.015),绝对风险降低2.7%;

  • 心梗风险相对降低17%(95%CI:6%~26%,P=0.002),绝对风险降低3.3%;

  • 微血管疾病风险相对降低26%(95%CI:14%~36%,P<0.0001),绝对风险降低3.5%;

  • 卒中或周围血管疾病风险无显著降低。

而使用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可使参与者整体和心梗风险显著降低,具体来说:

  • 整体相对风险降低20%(95%CI:5%~32%,P=0.010),绝对风险降低4.9%;

  • 心梗风险相对降低31%(95%CI:12%~46%,P=0.003),绝对风险降低6.2%;

  • 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或微血管疾病风险未显著降低。

文章表示,对UKPDS参与者的治疗和随访长达44年,累积随访80000人次,可能是迄今为止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研究充分证实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控糖的重要性,无论是使用磺脲类和胰岛素,还是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均未观察到其遗留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这些结果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这或许是最大限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终身风险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Amanda I Adler, Ruth L Coleman, Jose Leal, et al. Post-trial monitoring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the Lancet. May 17, 2024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537-3

上一篇: 这5个症状提示,半月板出现损伤,需重视

下一篇: 2024第107届美国内分泌协会年会(E...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