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症研究进展

时间:2023-11-18 21:36: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皮肤干燥症(skin xeros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表皮层的干燥,泛指皮肤出现任何超出正常的干燥状态,是皮肤屏障受损的最初表现,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受累。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出现皮肤干燥症的患者日渐增多,但是至今国内尚未对皮肤干燥症形成明确的定义与诊断。目前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以皮肤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皮肤瘙痒和炎症表现的一种疾病。

图片

流行病学

皮肤干燥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高发。国外研究发现皮肤干燥症的患病率为30%~75%,该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在养老院中进行调研。在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95%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小腿部位的冬季皮肤干燥症;法国的一项在初级保健机构中进行的横断面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患有皮肤干燥症,56%的患者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干燥症,约9%的老年人患有中度和重度干燥症;挪威的一项在30~76岁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约6.2%的人自述其有皮肤干燥的症状。德国的一项在医院和养老院进行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发现,约48.8%的人患有皮肤干燥症,其中有约42.2%的住院患者有皮肤干燥症,约52.6%的养老院人群患有皮肤干燥症。目前国内尚无皮肤干燥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图片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皮肤干燥症的病因:

皮肤干燥症往往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因可以分为外源性因素(如频繁洗浴、环境因素、季节因素等)和内源性因素(如年龄及其他疾病等)。

图片

理化因素:

理化因素主要包括频繁洗浴、日晒等。使用洗涤剂(如肥皂和沐浴露等)进行洗浴时,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角质层中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流失,并升高角质层的pH值,改变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角质层的蛋白变性,从而使皮肤屏障遭到破坏引起干燥。过度紫外线照射将延缓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改变表皮角质层的脂质代谢,从而引起皮肤干燥。 

年龄因素:

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皮肤有很大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代谢活动减慢,导致表皮更新变慢和皮肤萎缩。老化的皮肤在角质层的结构完整性和水合作用上有所降低,其胶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皮肤弹性降低,抵抗损伤并在损伤后自行修复的能力也会显著降低。此外,皮肤老化会放大抑制脂质合成的效应,增强神经酰胺酶的活性,引起神经酰胺的缺乏。并且老年人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NMF)的水平特别是乳酸和尿素的成分也会降低,这些都进一步引起皮肤角质层脂质的减少从而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由此可见,皮肤角质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老年人的皮肤干燥症有直接的关系。 

季节因素:

皮肤干燥症的发生与季节相关,冬季好发。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暴露于寒冷的室外随后又进入温暖、干燥的室内,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使皮肤容易出现干燥。冬季皮肤角质层中脂质降低及天然保湿因子中的尿素、乳酸盐和无机成分的水平都降低,从而影响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引起皮肤干燥。

疾病与药物因素:

皮肤干燥症与多种疾病相关,很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特应性皮炎和糖尿病等往往会伴随皮肤干燥的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皮肤干燥症的病因尚不清楚,认为与外分泌器官细胞学改变有关,如皮脂腺分泌减少以及表皮甾醇生物合成减少,特别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减少,可造成水合作用减少。甲状腺激素类似于类维生素A,是表皮生长和分化的调节剂,通过其核受体调节表皮的角化程度,引起表皮中与分化有关的角蛋白表达改变,导致皮肤屏障改变而发生皮肤干燥。一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可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继而产生皮肤干燥症

2、皮肤干燥症的发病机制:

皮肤干燥症的主要特征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损,脂质含量降低以及水合作用减弱,主要发生在表皮层,而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不受影响。皮肤干燥主要是由表皮角质层结构改变和皮肤屏障功能紊乱引起。正常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为15%~20% ,当角质层内含水量降至10%以下时皮肤就出现粗糙,引起皮肤不适和干燥外观。 

图片

角质层结构改变:

角质层的主要组分是结构蛋白、细胞间脂质、天然保湿因子和酶系统。皮肤的屏障功能和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主要取决于角质层中的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的水平:

①角质层脂质的下降: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在表皮的角质化过程和皮肤的保湿功能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由神经酰胺、脂肪酸和胆固醇组成。神经酰胺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对维持角质层的弹性和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脂质水平的降低会降低角质层的含水量,影响角质层蛋白酶的活性,干扰天然保湿因子的产生,并且减少角质体的降解,使表皮更易出现干燥。此外,这种改变还可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成熟过程,导致皮肤出现干燥的恶性循环。

②天然保湿因子的减少:表皮角质层中含有许多保水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天然保湿因子,由氨基酸混合物、氨基酸衍生物及聚丝蛋白水 解产物共同组成的化合物,这些高度水溶性的元素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天然保湿因子从外界环境和皮肤内部中吸收水分保持在角质层中,起到细胞内增塑剂的作用,确保角质细胞保持其结构和连接,防止异常的皮肤皲裂和脱屑。保湿因子水平和离子含量(乳酸、钾、钠和氯等)降低可导致皮肤水合作用和柔韧性降低,引起皮肤干燥。

③角质层酶系统改变:桥粒位于角质细胞外膜中的跨膜糖蛋白复合物,使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其基本组分是桥粒核糖核蛋白和桥粒胶蛋白以及钙黏蛋白家族分子。这些跨越细胞膜并嵌入细胞间脂质的蛋白通过结合角蛋白来增加相邻细胞 之间的内聚力。参与角质细胞代谢的桥粒酶是角质层胰糜蛋白酶(SCCE)、角质层硫基蛋白酶(或组织蛋白酶L2)和组织蛋白酶D、E,它们的酶活性受细胞内微环境的含水量、脂质含量和pH值调节。当角质层脂质和含水量降低时,桥粒酶的活性降低引起皮肤脱屑。此外,其他酶(特别是蛋白酶、葡糖苷酶)也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将葡萄糖神经酰胺转化成神经酰胺、分解角质细胞凝聚力和保护皮肤免受异物侵袭等方面。 

皮肤屏障功能紊乱:

皮肤的屏障功能主要依赖于角质层。角质层由连续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形成,以屏障的形式提供物理保护,阻止水分流失并阻止可溶性有害物质从外部进入体内。角质层通过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来维持表皮内代谢平衡。破坏角质层细胞的有序分化是皮肤干燥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质层的细胞代谢和酶活性在维持物理屏障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角质层的结构发生改变(如脂质减少、含水量降低等)时,其水合作用也发生改变从而引皮肤屏障损伤。此外,若没有对皮肤进行及时的保湿护理,角质层内含水量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皮肤干燥。 

临床表现

1、临床分类:

皮肤干燥症可以分为生理性皮肤干燥症和病理性皮肤干燥症。生理性皮肤干燥症一般见于早产儿和老年人。早产儿出生后脱离羊水环境,由于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水平衡模式被打破,皮肤极度敏感脆弱,容易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等症状。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更新减缓,组织修复和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神经酰胺和天然保湿因子减少,从而出现皮肤干燥症。病理性皮肤干燥症往往伴随一些皮肤疾病出现,如银屑病、特异性皮炎和鱼鳞病等,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外观似网格状或铺路石样,显示不同程度鳞屑和脱屑,常伴红斑、裂纹和瘙痒。 

2、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表皮层的干燥,特征是皮肤外观暗淡,无光泽,皮肤粗糙且厚度增加,主要好发于小腿,也可发展至腰部、手臂和躯干等部位。严重的皮肤干燥症表现为皮肤外观似破裂的瓷器样出现裂纹和裂缝,甚至出现出血性皲裂,引起继发性皮损(如抓痕、苔藓样变等)和皮肤感染。严重的皮肤干燥症也可转化为乏脂性皮炎,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干燥性红斑、丘疹,脱屑和皮肤皲裂,并伴有瘙痒。 

鉴别诊断

临床上易将皮肤干燥症与干燥综合征、瘙痒症和乏脂性皮炎混淆,但实际与上述疾病存在本质区别: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仅在皮肤干燥的基础上出现瘙痒的症状;乏脂性皮炎是在皮肤干燥的基础上出现红斑、瘙痒、脱屑等临床表现。

预防与治疗

1、预防:

皮肤干燥症可以通过皮肤护理方式进行预防。洗浴不宜过于频繁,时间不宜过久,水温不宜过高。建议温水洗浴,避免用力揉搓皮肤和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浴后立即外涂甘油或保湿剂,防止水分流失,在干燥的环境,如冬季室内、空调房间,建议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和适当运动。饮食不均、营养缺乏可引起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继而导致皮肤干燥。

另外,适当运动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向角质细胞的转移,有利于上皮细胞再生并增加胶原蛋白的产 生,可防止皮肤干燥。建议戒烟酒,尽量减少阳光过度照射。烟草、酒精和太阳辐射等会加速皮肤老化从而引起皮肤干燥。此外建议穿宽松、柔软衣服,避免来自毛巾和粗糙衣物的摩擦。 

2、治疗:

保湿剂的应用:

皮肤干燥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用保湿剂,从而促进细胞间脂质双层的修复,重建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的周期,最终通过补水、恢复脂质含量和表皮的完整性来恢复皮肤屏障功能,防止进一步的皮肤干燥。保湿剂是用于治疗皮肤干燥症的一线药物。当皮肤出现干燥而未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时不考虑使用激素药膏。保湿剂是吸湿性物质,保湿产品通过配方中包含的活性成分可增加皮肤水分,减少水分流失。保湿剂成分主要包括尿素、乳酸、乙醇酸、甘油和丙二醇等,这些成分被分为密封剂、湿润剂和复原剂。

此外,尿素作为常用的保湿剂的基质成分,可融入表皮的角质层,来增加角质层的水合能力。不同浓度尿素霜的保湿效果也不同。有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的尿素乳膏,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尿素霜具有更好的保湿效果,但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与40%的尿素霜相比10%的尿素霜对皮肤的角质层产生更强的溶解作用。因此建议基于临床研究及皮肤症状来选择相应的保湿剂。 

多磺酸黏多糖类药物:

多磺酸黏多糖类药物主要包括含类肝素保湿剂等。含类肝素保湿剂的活性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MPS)。多磺酸黏多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肝素类化合物,通过刺激内源性透明质酸的合成来增加水合作用,增加皮肤的水合能力和弹性;通过抑制皮肤降解酶(包括弹性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来减轻皮肤早衰。

此外,O' Goshi等通过动物模型对不同保湿剂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含有类肝素样成分的保湿效果优于其他类型保湿剂(如尿素霜)。Hayama等使用含类肝素保湿剂治疗老年性干燥症,采用皮肤电容成像方法进行皮肤水分分布的评估,发现多磺酸黏多糖被角质形成细胞吸收之后,通过增加次级结合水以及板层结构储水能力而发挥作用,证明使用多磺酸黏多糖类药物治疗老年干燥症是有效的。 

结语

综上所述,皮肤干燥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泛指超出皮肤正常的干燥状态,而未出现瘙痒及其他皮损的情况,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缺乏光泽,可见网状细纹或伴鳞屑。皮肤干燥症并非只见于老年人,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人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治疗以预防和外用保湿剂为主。有效的治疗依赖于患者的坚持,保湿剂的应用需贯穿于治疗与康复全过程;与所有慢性病一样,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存在难度(如洗浴习惯及洗浴用品的选择),但通过适当的干预和健康宣教,皮肤干燥症及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姗姗,聂舒,吕婷等.皮肤干燥症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5):599-603.

2.Parker J,Scharfbillig R,Jones S.Moisturis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foot x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J].J Foot Ankle Res,2017,10(1) : 9. 3.Chang A,Chen SC,Osterberg L,et al.A daily skincare regimen with a unique ceramide and filaggrin formulation rapidly improves chronic xerosis,pruritus,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J].Geriatr Nurs,2018,39 (1): 24-28. 4.Hayama K,Takano Y,Tamura J,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heparinoid-containing moisturiser to treat senile xerosis[J].Australas J Dermatol,2015,56(1) : 36-39.

5.其他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 影像解剖 | 腮腺分叶及毗邻结构(图解)

下一篇: “湿疹、皮炎”名称的临床应用及国际疾病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