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 RECONSTR SURG:小切口直接入路、烧灼和切除(MIDFACE): 一种新型印第安纹修复术的12年分析

时间:2023-11-08 11:51: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Furnas在1993年恰当地指出:颧丘非常顽固,尽管进行了手术矫正,易出现复发。1978年,他也是第一个将印第安纹即颧丘,归因为眼轮匝肌无力,随后的文章描述了各种其他原因。尸体研究证实了印第安纹形成发生在颧骨前间隙(PZS)。PZS的内容物从前到后包括皮肤、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真皮附着物、皮下脂肪、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下脂肪的上部和整个潜在空间。外科印第安纹治疗常涉及激进的剥离、皮瓣、难看的瘢痕、长时间的恢复和高复发率。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最新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者报告了一种于诊所开展的新型微创切口印第安纹修复术,即小切口直接入路、烧灼和切除(MIDFACE) 的主观和客观评估结果。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9年连续收治的在局部麻醉下接受MIDFACE的75例患者(150眼)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日期到最后一次诊所就诊的时间为随访时间,范围为2个月至12年。对3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照片进行印第安纹和切口可视性评价(339张随机排列的术前和术后照片,闪光灯下和无闪光灯下拍摄的,从4个不同视角拍摄的:特写、侧面、正面和仰视),采用配对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价。根据75例患者中回收的37例问卷调查评估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可能导致印第安纹形成或加重的因素。

7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医师对39例患者(78只眼,35名女性,4名男性,平均年龄58±7.7岁) 的评分显示,印第安纹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切口评分相同,提示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切口。患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5分。印第安纹形成或加重的可能因素包括遗传(51%)、宠物(51%)、既往透明质酸填充(54%)、神经毒素(62%)、面部手术(40%)、酒精(49%)、过敏(46%)和阳光照射(59%)。

综上,MIDFACE修复术是一种基于诊所、微创、患者满意度高、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修复方法。

原始出处:

Gupta LY, Gupta SS, Bamberger JN, Gupta KR. Mini-Incision Direct Festoon Access, Cauterization, and Excision (MIDFACE): A 12-Year Analysis of a Novel Festoon Surgery. Plast Reconstr Surg. 2023;152(5):987-999. doi:10.1097/PRS.0000000000010365

上一篇: BMC Oral Health:微型辅助...

下一篇: Neurology:注意了——短期空气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