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前瞻 | 口头报告急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诊治进展

时间:2023-04-19 12:26: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3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2023年4月13日-16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梅斯医学特整理本次会议即将公布的最新研究进展,精彩内容邀您持续关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波发表了题为“急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诊治进展”的会议汇报。

2021年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就对脑小血管病提出了一个新分类,我们把它分为一个急性的和非急性脑小血管病,急性分为缺血和出血性,那么缺血性根据不同的这个病因划分成腔隙性梗死、小动脉病变型、新发皮质下等等。

传统的病因分型区分大小血管的依据主要是大动脉病变以及梗死直径大小。但是实际上以梗死的直径区分小血管是并不可靠的,因为小血管存在变异情况。穿支动脉、窦纹动脉实际上可能存在着一干多支的这种情况,所以在不同的这个情况下,导致的梗死灶的直径这个大小并不是一样的,从病理生理机制上来讲,它应该属于是小动脉的这种病变。

但实际上按梗死灶大小来讲,主要是取决于穿支堵塞的部位以及穿支变异、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吴波等对小动脉进行了一个可视化影像学探索。

鉴别创痛影像对穿支梗死病因机制鉴别的可靠性:

BAD:直径≥15mm,轴位≥3层面或4层面、累及基底节比邻、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多、小血管标志物负荷少;

LI:直径≤15mm,轴位≤3层面或4层面、远端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少、小血管标志物负荷重;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在大脑中动脉穿支口附近存在斑块,这类病人的豆纹动脉平均长度比较短,所以BAD病人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斑块特征方面,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的管壁指数和斑块管壁的信号比较高,但是差异并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这种大脑中动脉的狭窄实际上以正性重构为主,所以常规的序列看不到血管狭窄。

BAD和小动脉病变所导致梗死在认知层面上也没有差异,研究发现BAD语言和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方面、比单纯脑小血管病所导致的RSS患者表现要更差。

新发皮质下梗死病人有灌注变化,不同病人的灌注状态不一样,这个主要取决于小动脉侧支循环。

BAD病人灌注明显降低,而纯粹小血管病所导致的皮质下梗死的灌注基本上是正常。所以BAD患者更容易出现CBF和CBV下降,那豆纹动脉的分支数量是减少的。

豆纹动脉分支数量和梗死的层数呈负相关,与Li呈正相关,它的平均长度和距离呈正相关,那豆纹动脉平均长度和距离与轴位最大梗死的面积和直径都是呈负相关的。

综上所述,皮质下小灶梗死病因机制存在着很大异质性,对这类病人的鉴别对临床来讲,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治疗,BAD按照大动脉粥样硬化处理,如果是纯粹小血管病,控制危险因素、短期抗栓。如果联合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以及豆纹动脉特征、眼底的血管,可以帮助鉴别皮质下梗死不同病因机制,那么另一个临床比较重要的就是BAD患者,在早期特别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的恶化,其抗栓治疗策略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 绝经早,开始激素治疗晚可能会增加患阿尔茨...

下一篇: 高血压合并HFpEF,应对特殊心衰不惧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