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患者术后需要进ICU、需要上呼吸机?
时间:2023-10-31 14:36: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本信心满满的麻醉,却被迫送至ICU。在医疗需要和患者巨大花费面前,有时让我们伤透脑筋。
本期,我们从《围术期麻醉相关生命质量调控策略》一书中找出哪些患者术后需要进ICU、需要上呼吸机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看需要考虑的术前因素有哪些?
(1)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态:术前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往往苏醒延迟,呼吸肌无力的情况也高手其他患者。
(2)术前肺功能:术前肺功能有助于判断术后能否早期拔管,特别对于合并神经-肌肉疾病、脊柱或胸廓畸形以及异常肥胖的患者应行肺功能检查。Barisione 等发现残气量的增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FEV1和弥散功能障碍也高度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
(3)术前就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虽然术前PaCO2不能预测肺部并发症,但有助于帮助设定合适的分钟通气量,另外患者呼气时间应适当延长以避免动态肺过度充气(dynamic pulmonaryhyperinlation)和气压伤的发生;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在拔管过程中可能出现气道痉挛,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在麻醉状态下拔管。残气量的增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FEV1和弥散功能障碍也高度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
(4)肥胖患者:肺功能可以正常,但FRC水平,尤其是补呼气量减少,正常潮气量下已接近闭合容积,所以肺部并发症增加,适当PEEP水平的应用可以维持FRC水平,避免肺萎陷。
(5)年龄大:由于老年人的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及各种并发症增加,降低了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年轻患者的3倍,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重症患者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主要表现为以呼吸循环为主的功能性并发症增加。
(6)原发病、术前住院日数长、有长期大量吸烟史、ASA分级为III~IV级等因素都会导致术后发生呼吸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考虑的术中因素有哪些?
(1)手术部位:肺部并发症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发生率为10%~40%,在心胸科手术发生率则更高。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影响患者FRC下降可达到25%,而这过程的恢复需要 3 ~ 7d,应选择合适的PEEP使FRC恢复正常,减少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2)术中液体平衡:有研究表明术中补液量> 20ml/kg 使术后ARDS的发生概率增加3.8倍,术中液体过负荷也使患者发生静水压增高性肺水肿的概率大大增加,多数为非心源性,术后降低肺水肿是保证脱机的前提条件。
(3)麻醉药物应用:麻醉药物的残留常导致患者拔管延迟,同尽早停用镇痛药物相比,术后应用瑞芬太尼可延长拔管时间。过度镇静同样将延长机械通气时间,通过监测RASS镇静评分发现很多患者存在镇静程度过深的现象(RASS< -1)。
(4)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长也可能与ARDS的发生有关:因为手术时间延长意味着机体创伤增大,炎性反应增强,同时麻醉药物吸收增多,苏醒时间延迟,对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打击加大。Licker等报道,手术时间≥2h,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明显增加。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术后因素:
术后镇痛不全或胸腹带过紧,患者不敢咳嗽或无法深呼吸,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由于麻醉药物未代谢完毕,存在呼吸抑制。呼吸运动幅度减弱使通气量下降;术后液体管理不当,患者每天大量输液,出人水量极度不平衡可导致两肺渗出;术后患者呕吐或由于术中长时间插管导致声门水肿闭拢不全,胃内容物或口腔分泌物反流人气道造成肺损伤。以上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