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治疗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获评“共识制订透明奖”
时间:2023-09-28 17:19: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年度中国指南/共识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STAR)结果正式公布。
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牵头,上海卒中学会、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共同组织相关学科众多专家编写的《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在本次评级中获评年度“共识制订透明奖”。
“STAR”是什么?
202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联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针对现有临床实践指南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条目覆盖面不足、验证不充分、维度单一和评价工作量大等问题,组建了指南科学性(Scientificity)、透明性(Transparency)、适用性(Applicability)的评级(Rankings)工作组(简称STAR工作组),研发了全面的“STAR”评级工具,旨在为医务人员遴选和应用高质量指南提供参考。
此次评级共纳入2022年期刊发表的334篇中国指南和1143篇中国共识,再由各专科委员会自行推选出最佳指南或共识以及TOP 300指南和共识。
首部脑血管领域通络药物《专家建议》,指导临床规范诊疗
《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专家建议》)是我国首部脑血管病领域通络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于2022年10月正式发布。
作为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代表性中成药,通心络胶囊上市20多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为使神经科临床医生能够更充分了解并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应用通心络胶囊,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并结合专家讨论意见和临床使用经验,《专家建议》对通心络胶囊组分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以下建议:
(1)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情况,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Ⅱa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降低其长期脑血管事件复发率(Ⅱb级推荐,B级证据);
(3)心血管疾病:通心络胶囊可以在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联用,在临床中对二级预防可能有效(Ⅱa级推荐,B级证据);
(4)临床应用安全性:通心络胶囊治疗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总体来讲安全性可接受,用于临床治疗安全(Ⅱa级推荐,B级证据)。
荣获四项国奖,通心络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通心络胶囊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疾病的专利药物,是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相关科学研究及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四项国家科技成果大奖。
2000年,通心络胶囊组方原创研究“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肯定了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突出的治疗效果。
2006年,通心络胶囊理论研究“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络病理论指导的通心络胶囊获得充分肯定。
2007年,通心络胶囊生产工艺提升研究“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微米)及其应用研究”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米技术的应用,使通心络胶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效果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2019年,以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及缺血性脑卒中微血管损伤相关研究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
通心络胶囊自上市以来先后围绕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开展了一系列医学研究,积累了大量循证证据。目前,通心络胶囊已先后获《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26部心脑血管疾病指南/共识推荐。为临床专家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用药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结语
据悉,通心络胶囊未来将继续开展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病因的脑卒中患者,如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伴有小血管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方面的研究。期待其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