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六院张睿:女性健康赛道投资火热,盆底健康或可成为发力方向之一

时间:2023-09-04 11:59: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几年来,女性健康赛道异军突起,资本纷纷涌入其中。

从我国二级市场来看,大量女性健康赛道企业走向了IPO。麦澜德、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一众企业纷纷上市。而二级市场IPO的火热也进一步传导到了一级市场。国内外大量投资机构纷纷进入到女性健康赛道,陆续有企业斩获新一轮融资。

 

图片
图源:动脉网

 

随着资金的持续注入,人们对女性健康赛道的关注也在进一步升温。2022年,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与药物临床研发情报数据库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合作发布的《生命科学商业发展系列报告》第三份报告也指出,在未来5至10年内,女性健康/女性科技将迎来大规模增长和投资。

人们无疑更加关注到以往被忽视或不在视野焦点中的女性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阶段的需求。

但是问题仍旧存在。

虽然投资人、创业者纷纷意识到解决女性健康问题的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但是女性健康领域的独特问题仍旧需要面对:相关领域研究不够充分、资金不够充足等等。

在资本、创业者纷纷涌入、对女性健康关注有所好转的当下,在从业者关注的视野之外,女性健康在临床上又面临哪些问题?产学研各界又要如何协同才能更好地解决女性健康面临的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又在何处?

动脉网采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睿,尝试回应上述问题。

图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学和临床防治研究,承担《女性骨盆底―基于整体理论的功能、功能障碍及其治疗》一书的主要编译工作

 

  女性健康问题突出,

需求催生百亿美元市场

 

女性健康赛道的发展潜力不容质疑。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女性健康领域战略分析机构FemTech Analytics(FTA)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FemTech(女性科技,旨在解决女性健康问题)市场规模为40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可达751亿美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13.3%。

中国市场的发展更是迅猛。根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女性健康管理行业市场消费规模研究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建议分析》,从2013年至2019年,互联网女性健康管理的市场规模从5.1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8%。从2019年至2024年,中国互联网女性健康管理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以19.7%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66.5亿元。

在高达百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背后,女性健康赛道的发展崛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Femtech一词据传在2013年左右便被创造出来,但是,在海外,Femtech仍是一个从2016年后才兴起的热词。而从全球市场来看,女性健康赛道的发展肇端于2010年左右。以美国为例,从2011年以来,美国女性健康企业的融资仅占所有数字健康企业融资额的5% 。即便是最高占比的2019年,这一数据为11%。而从我国来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经期追踪类app大姨妈和美柚在2012、2013年的推出也使得女性健康管理逐步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尔后女性健康赛道逐步迎来新的发展。

而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女性健康领域的发展则会显得些许不同。

1994年毕业后师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罗来敏教授、长期开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病因学和临床防治研究的张睿医生,正好经历了女性健康临床医学研究方向的变化。彼时其开展的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研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探索的研究之一。

自2005年加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后,主要负责女性盆底重建外科及妇科肿瘤疾病诊治两大领域,而在临床工作的18年时间里,她累计开展了女性盆底手术千余例,并诊治了大量门诊患者。对于女性健康临床医学的发展及变化,她无疑有着发言权。

 

图片
张睿医生在手术中

 

“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孕期跟妊娠相关的问题。例如基因检测,产前诊断等,主要目标是降低新生儿出生畸形率以及提升产妇及新生儿的存活率等。一类则是非孕期的问题。”张睿医生补充到,“妇科领域主要面临两大类疾病。一类是直接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导致女性丧失生育能力甚至是生命的肿瘤疾病;一类则是威胁女性生活质量的盆底疾病。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影响生活质量的盆底疾病也愈加重视。”

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女性健康的重视等持续推动着女性健康市场的扩容。但让从业者选择纷纷涌入女性健康赛道,在张睿医生看来,则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我国女性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它本身意味着巨大的需求。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14.1178亿人),其中女性人口达68844万人,占比48.76%。

其次,女性复杂的身体构造,导致从幼儿期到青春期,从生育期到老年期,可能会不停面临各种健康问题。一方面,相对男性来说,我国女性本身平均更长的寿命也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多退行性疾病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健康不单关涉到生殖系统的健康、还关涉其他,包括心理健康等等。

随着女性群体经济的进一步独立,在社会、家庭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对女性健康的关注也日益走向台前。显而易见的是,女性健康关涉的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细分赛道,都蕴含着无限可能。而它们共同组成并推动着女性健康市场的爆发。

那么,当前女性健康领域临床面临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一个常见而又隐秘的问题

 

以往,无论是大众还是临床医学界,更多地将目光瞄准了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肿瘤疾病。而随着肿瘤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基于基因检测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成为了日常。肿瘤疾病的治疗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妇科领域的肿瘤疾病治疗同样如此。

但是,在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肿瘤疾病之外,还有着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盆底疾病的存在。“并非不致命的疾病就不需要进行治疗,患者本身有着向往更高生活质量的权利。比如患者在遭遇子宫脱垂时,虽然疾病并不致命,但是它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睿医生提到。实际上,两类疾病并非可以做严密区隔。例如,部分宫颈癌手术患者在术后也可能面临排尿困难等问题,也需要进行盆底的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其实是一个常见而又十分隐秘的问题。

在PE PaPa Petros【澳大利亚人】撰写、罗来敏教授主译、张睿医生担当主译助理的《女性骨盆底——基于整体理论的功能、功能障碍及治疗》一书中指出,“可能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中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情况,但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和盆腔疼痛也使许多妇女受到伤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指涉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尿失禁、尿频、夜尿症、肠功能障碍、膀胱排空异常、慢性盆腔疼痛,以及其他诸如间质性膀胱炎、外阴痛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盆底“整体理论”由澳大利亚妇科泌尿专家Peter Petros教授和瑞典的Ulmsten教授于1990年首次提出。2004年,该书第一版英文版面试。2006年11月英文版第二版出版时,由罗来敏教授引进并主导翻译,并最终于2007年9月出版。该书的“整体理论”也指导了盆底专业的医生临床诊断治疗,最终改变了以往临床治疗一味以手术切除或网片重建的局面。在该书翻译过程中,罗来敏教授、张睿医生等也多次邀请该书作者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盆底专业与国际同行的同步发展。

 

图片

张睿医生作为主译助理承担该书主要编译工作

 

在纷繁复杂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张睿医生指出,患者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类疾病是盆底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

从盆底器官脱垂来看,当前我国与国外患者患病比例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器官脱垂主要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手术治疗为主。盆底器官脱垂早期患者往往面临尿频、尿急等问题,大多患者会前往泌尿外科或者肾内科问诊。但是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往往就医概率更低、接受治疗的途径更少。目前盆底器官脱垂疾病发生率约为10%-15%,但治疗率仅为7%。

而在尿失禁方面,相对于国外,我国女性尿失禁患者比例更高。尿失禁通常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等,而我国患者又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我国30%以上孕产妇面临压力性尿失禁。“一方面,中国女性盆底韧带和筋膜相对更加薄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胎儿重量控制不足,过重的胎儿对女性盆底造成了大量负担。而孕激素的影响、产后哺乳期缺乏锻炼等,都可能进一步导致尿失禁。”虽然患者众多,但是由于病耻感,进入临床诊治的患者仅占到10%。

在大众尤为关注的产后康复领域,以往,大众将焦点放在新生儿和孕产妇的安全方面。经历了多年科普宣传以及女性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产后康复的重要性。但是张睿医生提到,要避免诸如产后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阴道松弛、盆腔疼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将康复前置,在围产期便开始盆底康复训练。但当前这一观念推行艰难。

她补充到,“产后康复需要进行评估。部分患者可能是出现了盆底肌高张问题,它是由于盆底肌肉疲劳、痉挛、收缩后不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造成肌肉的过度紧张。它通常需要采用肌电评估结合指检和患者症状,对盆底肌张力进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女性本身特殊的内分泌周期,也可能导致患者在围绝经期面临尿失禁问题,影响工作、生活。而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老年群体更容易遭遇盆底器官脱垂等问题。她便遇到过94岁高龄女性无法大小便的问题,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才恢复正常。

 

“当前,一方面肿瘤疾病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建议女性进行定期的筛查和体检;另一方面,尤其是生育期女性,当出现月经改变、分泌物改变、腹痛等问题时,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诊治。”张睿医生指出,在女性更在注意自身问题的同时,临床医生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才能更好地构筑健康防治的壁垒。“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压力性尿失禁,往往是指在诸如咳嗽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漏尿。但是大众往往将夜尿、尿频、分泌物异常归结为尿失禁。曾经有自以为尿失禁的患者问诊,实际诊断结果则是宫颈癌。医生也需要进一步下沉到社区进行疾病的宣传科普,提高患者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助力疾病诊治,目前张睿医生团队也在进行多项临床科研工作。诸如原创医疗手术器械产品的研发;从理论上寻找肿瘤基因检测更具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打造可用于家庭的移动式的器械设备,帮助诸如患有盆底高张的患者实现康复;合作研发医生培训、患者科普患教的平台等等。

实际上,也是因为在盆底领域长期的探索,罗来敏教授、张睿医生团队此前也曾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盆底专业获得的一个国家级的奖项。

 

   盆底重建势在必行,

产业生态亟需协同促进

 

以往,盆底临床治疗以传统的手术切除或者一味以网片重建为主。而2004年10月《女性骨盆底——基于整体理论的功能、功能障碍及治疗》英文版的问世,逐步改变了这一状况。2005年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成立女性盆底学组,加速了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2007年该书中文译本的推出,使得临床治疗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盆底解剖缺陷和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医学理论的进步以及微创手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普及。

但与此同时,张睿医生介绍到,临床仍旧面临一些挑战——

其一是人才的短缺。她提到,盆底专业优秀医生的数量可类比心脏外科医生的数量。

其二则是盆底重建所需材料的问题。起初多采用患者自体组织用于重建,而2004年头部医疗巨头推出了网片用于替代部分自体组织进行重建手术,推动了严重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治疗。但是也遭遇了一些并发症的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盆底重建所需的材料问题。

其三是手术可视化的问题。当前盆底功能障碍领域,由于手术类型多达200余种,无法有效实现手术可视化,导致年轻医生进行手术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恶性循环导致人才短缺。

其四是欠缺统一患者数据库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患者数据库,往往难以知晓患者术后的状况;另一方面,医生也在治疗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学术交流的空间。而它往往导致患者治疗效果的不佳;盆底专业整体发展受阻。

而我们也看到整个行业在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例如张睿医生团队以及盆底学组等牵头的针对年轻医生的系统化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正在有序开展;在盆底重建材料方面,尽量通过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创新降低手术风险,使患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手术收益;盆底学组正在协和牵头下逐步构建患者数据库,推动疾病治疗的发展,让基于经验的治疗真正走向数据分析与洞察。

显然,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产学研各界的协同促进。

要真正实现女性健康,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BJS:早期肝细胞癌老年患者的肝移植

下一篇: 罕见!患者遵医嘱一天吃24粒头孢,当晚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