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3天一个夜班,管床50张!3个住院医要管七八十个病人,主治、主任不排班,这么累?现象普遍吗?开学季,医生缓解了压力
时间:2023-09-04 11:59: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3天一个夜班,管床50张!
3个住院医要管七八十个病人
医生管床太多,现象普遍吗?
还是比较震撼的,不是医疗界人士,还真不知道一个医生原来要管床那么多患者。
近期,一名医生在贴吧里分享了自家医院的排班表,他表示:“科室里3个住院医要管七八十个病人,四个主治和3个主任都不参与排班,早上8点上到第二天下午3点,三天一个夜班,工资也没多少,来个医生支援,只来几天就被吓跑了,这种排班合理吗?”
评论区非常热闹,简直炸开了锅,很多人都在疑虑,三个医生要管七八十个病人,能管得过来吗?医生有这么累吗?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呀?是不是普遍现象呢?
对此,我们赶紧进行了求证。
广西钦州一名医生表示:“普遍如此,三个人管七八十个病人还算好的,孬好能分摊一下,我2005年毕业,当时分在耳鼻喉科,原本四个医生排班,后来有两个女医生一位病休一个多月,一个婚假探亲假共一个多月,那一个多月来,就我和另一个医生排班,又是暑假高峰期,我们两个值班新收写病历,出班做手术,那一个多月病人量长期80-90位,我长期管四五十,最多管过53个病人,那段时间每天睡觉四个小时左右,休息严重不足,眼睛长期像个兔子眼,充满血丝,那时年轻身体好,竟然没有猝死,现在想想就后怕,可是就这么忙,也就拿四千多的收入。”
河北一名医生则表示:“这不算啥,呵呵,鄙人自己有幸体会过管床18个病人,三天一个大夜班,每天上班到晚上10点,3日归档完全抛之脑后,疯狂粘贴写病历,写病程,能写到疯!多希望能进化一些便捷医院,只用下医嘱,检查,治病,不用整繁琐的病程,这真的会把医生搞出问题。”
江苏一名骨科医生则如此说道:“我在骨科,有过三天两夜没离开过医院,最多管52个病人,那段时间天天加班到半夜。临床医疗行业目前处于最低谷,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性价比太低,唯一还剩下的优点就是稳定的忙碌。”
看来此言不虚,别说三天一个大夜班,管床十几人,就是管床超过50个病人的医生也大有人在,在医生眼里反而对996充满了羡慕,毕竟认真算起来007都是常态了。
在这条帖子里,除了吐槽医生管床人数太多外,也有很多医生为住院医打抱不平,他们疑惑:“难道你们的主治、副主任都不值班了?就可着劲让3个年轻的住院医去忙活呀?据我了解,现在除了正行政主任外,其他的,就算是主任医师,也是需要值班的,因为医生人手确实是不够的,我们医院的副高50多岁了还在一线值班呢。你们这样的排班表肯定都是领导制定的,如此不体谅住院医生,他们不跑才怪!等着吧,不出俩月非跑了不可……”
确实,马上就要国庆了,假期共有8天,患者又喜欢在假期就诊看病,这些管床的医生不知道该有多忙呢。
到底什么医生在管床?
他们要做什么?
管床医生的压力必须要知道!
三甲教学医院实际的管床医生都是一些在读的硕士研究生、规培生,或者社会规培医生,而且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规培生居多,三年级的比较少。
顶级大医院有招收规培生的资格,管床可以让规培生去干,但是大部分医院没有规培生,那怎么办?只能是谁的职称低,谁去管床,这没有办法去改变,因此,管床医生基本都是住院总和主治医生,你不可能跳过住院总直接让副主任去管床吧,当然,主治医生数量少的时候,副主任也得去管床。
每年九月份是大批青瓜蛋子新入科的时候,研一规培生基本是没有医师资格证书的,研二研三大部分都有,一般压力就落到了研二的身上,因为研三学生面临毕业,如果规培生不那么紧缺的话,研三一般都去忙毕业论文、找工作或者考博了。
反正每年新入学时,科室里的住院医生都会非常开心,因为总算有人可以替他们干些活了。例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一名医生就表示:“每年就可期待开学季了,一到开学季,大批研究生入科,很多繁琐的杂活一下子就脱手了,这都是规培研究生的功劳。”
那么,这些管床医生要做什么呢?
特别繁琐,首先要在病人入院时给病人签署各种各样的知情同意书,比如说入院知情同意书、非报销药物或者器材的同意书,对于需要家属签字的文件还要有授权委托书。
然后管床医生要进行病史采集,问问哪里不舒服、为什么住院、以前有没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病史、有没有药物过敏史等等,然后按不同的科别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脑梗的话可能要让病人抬抬手、动动腿,判断一下肌肉力量,也会基本交谈一下,看看病人意识情况如何;心内科的话,对于每个新入院的病人,都要为他们做一下心电图。所有病人,都要在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等医疗文书。
如果一下子管十几个病人,除了每个人的体格检查外,光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都要把你累个半死!
病人入了院,然后开各种化验、检查申请单,验血验尿一般不可少,头颅CT、MRI很常见,开好化验单之后,各种检查才能进行。
之后就是开饮食、护理级别、常规药物的单子。比如说患者有糖尿病,但又没带平常吃的降糖药,那就需要管床医生开一些。但是,重要的用药决策还是由上级医生决定,这时,管床医生的责任是为上级医生提供一些特殊信息,例如病人对什么药过敏,病人细菌感染需要调整什么抗生素,事无巨细,非常繁琐。
之后的每一天,管床医生还要跟着主治、主任等高年资的医生早晚查房,一般在查房前就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电脑上看看护士姐姐测的基本生命体征,看看化验报告出来与否,去病床旁问问病人感觉怎么样,然后还要在查房时简明扼要地把相关疾病信息告知患者。
从住院开始到出院,那么多的事,都需要管床医生负责,试问,一管就是二三十个患者,更夸张的有五十个患者,脑子里要记那么多东西,你让医生怎么办?这种压力谁能承受?
临床医生苦病床周转率久矣
限制工作时间,可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公立医院病床周转率很高。
所谓病床周转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张床收治的患者数目,计算公式为:【(出院+转科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100%。
我国 2010 年医疗卫生机构合计入院人数为 14174 万人,其中,三级医院入院人数 3097 万人,而 2019 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为 26596 万人,三级医院入院人数为 10483 万人。
相应的,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也呈现增加趋势。2010 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 478.7 万张,其中三级医院床位数共 106.5 万张;而 2019 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 880.6 万张,其中三级医院床位数共 277.8 万张。
十年来,三级医院患者人数增长 3 倍有余,但床位的扩张显然没能跟上,怎么办?只能增加病床周转率。
在外人看来,数字越大,意味着患者流动性越快,科室办事效率越高;同时,较快的病床周转,可以让更多亟需医疗资源的患者尽快入院治疗,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是,作为医生,我们多么希望它不要那么高呀!
对临床医生来说,它真的不友好。
我们普遍遇到的情况是,前一个患者没出院,新的患者又住了进来,因此,内科医疗文书写不完,外科手术忙得团团转,管床医生一次管十几个病人叫苦不迭……
另外,极高的病床周转率还和自己的工资有关,达不到考核 KPI,影响工资事小,整个科室的绩效都要被拖下水,所以“不得不做”,只能拼命收病人,而之后产生的效能质量压力、患者问题,也都由各个管床医生一一承担。
我们医生,真的苦病床周转率久矣!
以门诊工作为例,发表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期刊的一篇调查研究提示,认为自己工作负荷较低的医生仅占被调查者的 8.8%,负荷较高或极高则分别占比 42.1% 和 15.1%。而“年龄相对较低”,正是极高负荷医生的常见特征之一。
俗话说过犹不及,管床太多,医疗质量想必不会太好的。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上发表了一篇《医生工作时长和医疗差错的相关性研究》,该研究提醒,过长的工作时间显著增加了诊疗差错的可能性。
研究指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每一份病历理论上都应该量身裁定,每一次查房都有很多现象值得记录累积,但在需要完成的超高工作量面前,这些可能会被迫位居次席,甚至有可能丢弃。
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些国家曾颁发过限制性政策,即医生工作不能超过16个小时,在16小时限制政策执行期间,住院医师报告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减少超过三分之一,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差错减少近三分之二,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BMJ质量与安全》杂志上。
因此,如果医生们都能将工作时间限制在可控范围内,笔者认为,那么,医疗事故一定会减少,医疗质量也一定会增加。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