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临床及病理诊断

时间:2023-04-14 10:18: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高度怀疑食管癌:

①食管造影发现食管黏膜局限性紊乱、粗糙或连续性中断、局部管壁僵硬、充盈缺损或龛影等。

②胸部CT、MRI检查发现食管壁增厚或明显软组织影或食管病灶旁肿大淋巴结,PET-CT表现为FDG高摄取。

③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早期病变可表现为黏膜局限性糜烂、粗糙呈小颗粒感、边界不清的局部黏膜充血、小结节、小溃疡及小斑块,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状肿物,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苍白僵硬,触之易出血,可见溃疡或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

临床诊断食管癌者需进一步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病理诊断

 

食管癌包括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与腺癌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他少见类型。

肉眼分型

早期食管癌:隐伏型(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

进展期食管癌: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组织学分型

采用食管肿瘤组织学分类(WHO,2019版)。

1、鳞癌:占我国食管癌的90%以上。依据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需注意以下特殊亚型:

①疣状癌:肿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呈局部浸润,转移能力非常低。

②梭形细胞鳞癌(肉瘤样癌、癌肉瘤):大部分呈多形性或梭形细胞肉瘤样表现,有时显示局灶性软骨、骨或横纹肌分化。这些肉瘤样成分也都是上皮起源,与癌成分具有相同的克隆性来源。

③基底细胞样鳞癌:具有高度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于普通食管鳞癌。

2、腺癌:多见于食管下1/3,偶尔起源于中上段食管的异位胃黏膜或食管固有腺体。

3、黏液表皮样癌:起源于食管的黏膜下腺,与口腔部位的黏液表皮样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相似。

4、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基本相同。

5、食管其他恶性肿瘤:包括胃肠道间质瘤型间质肿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等。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