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反腐行动,促进医疗回归“价值”本身!

时间:2023-08-18 19:38: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世界卫生大会曾提出:医疗资源浪费是世界难题,全球医疗浪费在20%-40%之间。而我国每年的医疗费用为五六万亿,20%就是一万多亿, 40%就是两万多亿。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像是医疗行业的“恶性肿瘤”一样,不治则恐深。于是,中国政府在2016年倡议“价值医疗”的医改战略。

什么是“价值医疗”?

“价值医疗”指的是医疗体系应以“价值”为核心,关注每单位医疗开支所获取的医疗效果,而非医疗服务量。价值医疗将患者的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需求最大限度地考虑进来,从而为患者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旨在降低患者治疗总成本、满足患者预期治疗效果以及照护患者生命与健康。

价值医疗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在2006年出版的《Redefining Health Care Creating Value-Based Competition on Results》中提出的概念,被卫生经济学家认为是最高性价比的医疗,即是以相同的或者更低的成本来提升医疗效果,其核心是“两提升、一降低”,即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以及降低医疗费用。西方一些学者将价值医疗总结为:医疗费用的下降、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医疗质量的提升。

价值医疗强调成本控制。患者就医成本不仅包括支付医疗费用花费的直接货币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情感成本和交通食宿陪护等间接成本,因此,成本控制需要综合考虑。

价值医疗重视治疗效果,但患者就医治疗效果不仅包括对治疗效果的感受,治疗效果是价值医疗核心。医疗效果如何,不仅是对医生的评价,关键是患者的感受。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感受,是基于诊疗全过程的综合感受,从诊疗过程的体验,到对医生医疗行为的感知,以及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如何,尊严感是否得到提升等。

价值医疗关注患者需求,要充分考虑患者满意度,还要关注患者的就医感受度,特别是患者在就医过程紧张、焦虑,不仅要看病,更要给予患者精神慰藉,缓解就医的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价值医疗在中国的发展

2014年波特教授在中国宣讲价值医疗后,价值医疗一词开始出现在国内医疗圈,但仅仅是概念的传播,实践并未真正开展起来。

价值医疗正式在中国落地是在2016年,由“三方五家”,即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历时两年的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标志价值医疗在中国诞生。

报告提出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施和推广八项改革措施,建立高价值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和筹资模式。八项改革措施中,明确提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公立医院绩效”,改变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报告中的改革措施表明未来的中国医疗,要以健康价值为导向,而不是单纯的收益。

反腐回归促进价值医疗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接受药品和医疗器械、耗材供应商支付的“回扣”,为其产品的采购、使用、价款支付等方面提供帮助。有些成本几块钱的药,零售价能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到头来,这些本不该有的“成本”都转移到了患者和公共财政的身上,抬高患者就医成本也让国家遭受损失。

为什么医疗行业中那么多企业要靠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方式竞争呢?中国是制药大国,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创新能力较低,因此,生产多以仿制药为主,产品重复率高。在这种高度同质化竞争下,一部分企业如何剑走偏锋,热衷于花钱搞“客情”,研发能力长期裹足不前甚至倒退,“销售能力”就更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良性的医疗市场,应该是谁的产品更好、服务更优、价格更合理,谁才会更有市场。但由于畸形的竞争环境,现实中的医疗行业距离公众的期待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这次医疗反腐行动也给医疗企业们敲响了警钟,把眼光放长远些,将心思多放在研发创新上,下决心断掉“带金”销售的野路子,靠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取胜才是企业发展的正途。

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阳光化的竞争,才能导向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合适的治疗成本。而这正是与“价值医疗”的核心理念相契合的。

此次医疗反腐行动,更是为推广“价值医疗”扫清障碍,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相信在此次反腐风暴过后,“价值医疗”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上一篇: 脓毒症休克中的非肾上腺素能血管升压药的应...

下一篇: 膝关节不同部位疼痛的原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