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难治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早期体外复苏

时间:2023-01-26 21:02: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室性心律失常是院外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通过高质量胸外按压和体外除颤,早期开始基本生命支持是恢复自发循环的最佳机会。体外心肺复苏术(CPR)可以恢复没有自发循环的患者血液灌注和氧合。对于难治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体外心肺复苏术对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难治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影响尚不确定。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这项在荷兰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安排接受体外CPR或常规CPR(标准的高级心脏生命支持)。

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接受了旁观者CPR,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并且在开始CPR后15分钟内没有恢复自发循环。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30天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生存率,定义为脑功能分类评分为1或2(范围为1至5,分数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严重)。研究人员在意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

在接受随机分组的160例患者中,70例患者被分配接受体外CPR,64例患者接受常规CPR;排除了26例入院时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第30天,体外心肺复苏组有14例(20%)患者存活,神经系统预后良好;而常规心肺复苏组有10例(16%)患者存活(比值比为1.4;95%置信区间为0.5~3.5;P=0.52)。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数量相当。

由此可见,在难治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体外CPR和常规CPR对患者生存有相似的影响,并且神经系统预后良好。

原始出处:
 
Martje M. Suverein.et al.Early Extracorporeal CPR for Refractory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NEJM.2023.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4511

上一篇: Crit Care: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A...

下一篇: JAMA子刊:人工神经网络能否预测新生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