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H: 炎症性肠病患者对COVID-19疫苗的反应降低,但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改善

时间:2023-01-21 23:59: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疫苗接种对COVID-19病毒感染非常有效,指南建议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都接种疫苗降低症状的严重性。但是据报道,来自西方国家的IBD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药物治疗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由于亚洲患者的基因谱与西方国家不同,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单倍型,这可能会对针对 SARS-CoV-2 的免疫反应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即使在接种第二剂疫苗之前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也可能会因额外的第三剂疫苗而得到改善;然而,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仍然很少。本项研究旨在前瞻性地分析亚洲IBD患者由两剂和额外剂量的mRNA COVID-19 疫苗诱导的抗体滴度的强度。

研究人员对接受疫苗接种的患者进行测量高亲和力抗体滴度后,使用以下协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体滴度相关的因素:性别、年龄(≥60或<60 岁)、疾病类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疫苗类型(BNT162b2或 mRNA-1273)、第二次/第三次疫苗接种的时间、分子靶向药物(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药物、优特克单抗、维多珠单抗、托法替尼或无分子靶向药物)、硫嘌呤、类固醇和 5-氨基水杨酸酸的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09名患者中,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316.7 U/mL;403例(98.5%)被判定为血清阳性(≥0.8U/mL),389 例(95.1%)具有中和抗体(≥15U/mL)。第三次疫苗接种后,抗体平均滴度升高至21123.8 U/mL;所有179人均为血清阳性,178人 (99.4%) 具有中和抗体。在248名具有遗传数据的患者中,在COVID-19感染期间与严重疾病相关的 HLA-A24 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之间两次/三次剂量后的平均滴度没有差异。使用协变量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疫苗类型 (BNT162b2)、距第二次/第三次给药的时间、抗 TNF 剂、托法替尼和硫嘌呤与较低的抗体滴度独立相关。

本项研究进一步支持对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建议,尤其是对接受抗 TNF 药物和/或硫嘌呤或托法替尼的患者额外接种第三剂疫苗。

原始出处:

Hisashi Shiga. et al. Response to COVID-19 vaccine is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ut improved with additional do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2.

上一篇: DCR: 切口负压吸引治疗伤口对高危再手...

下一篇: 细胞内镜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进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