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反馈:随访了5年的肺结节,怎么切是否一定要听医生的?患方自己参与决策讨论更有益!

时间:2023-01-18 12:01: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网络咨询反馈:

前言:查出肺结节如果考虑手术,手术具体怎么做,该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还是肺叶切除,在大部分情况下患方都是听由医生来决定。但我是反复说,目前肺结节的诊疗非常混乱,因为一方面,肺癌诊疗指南的许多意见过于粗放,缺少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不同医生的理解与理念也不一样。所以接诊医生的意见并不总是对患方最有益的,有时因为认识与理念的关系,有时因为秀技术或推广某项技术的关系,有时因为经济收益方面的原因,有时因为发论文或做科研需要素材的关系等。所以自己多了解肺结节方面的知识,并参与到诊疗决策的过程当中去,才可能对自己更有益。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是个之前在公众与分析过的病例,此次是手术后给了我结果反馈。我觉得他的诊疗过程是非常成功的,也最好的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今天再次分析,供结友们参考。


病史情况:

患者,女性,44岁,发现肺部结节已经近5年,平时没有症状,炎症与肿瘤相关指标没有异常。

我们先看当时提供的2018年的主病灶影像(2017年发现,但没有电子版的影像图像):

左下叶磨玻璃结节,有血管穿行,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楚,表面略不平,密度稍不均,但显著的实性成分不太明显。

再看2022年同一病灶的情况:

病灶持续存在,大小变化不明显,但中间邻近穿行血管处明显密度增高,出现了实性成分,血管与实性成分的界限不清。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仍是清楚的。

两肺还有其他微小结节病灶:

这样的多发结节,主病灶有一定的风险,随访是进展的。其他结节随访没有明显变化,而且甚小,密度低,风险不大。

当时我的回复意见:

后续交流:

结友听从了我的建议,决定接受手术,她是省外的,打算到省城某著名医院手术,到底找哪位专家手术决定不下来,从微信上再咨询我的意见。我的如下面这般回复她的:

结果反馈:

近日结友在微信上向我反馈了手术的结果。左下病灶术后病理示微浸润性腺癌,还没有到浸润性。

直径0.2厘米?大概只算实性成分。不然从CT上看总的大小的不止的呀。但不管如何,微浸润性腺癌局部楔形切了肯定是治愈。更何况两肺还有许多微小结节,部分也是肿瘤范畴的,切除范围更应该宜小不宜大。但在结友与主管医生的交流中,也是历经尴尬的:

其实这位结友的就诊过程反映出两个普遍的问题:(一)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确实是如我所说非常混乱的:你看结友从2022年3月份到手术前看了四家三甲医院,十几位医生二十余次门诊,不管对于随访干预,还是手术切多少怎么切都会有不同意见。病人总以为看病有规范,有指南,不同医生的原则或处理是类似的,但其实临床情况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而指南或规范的意见多是原则性的,具体可操作层面会有不同。而对于肺结节这种相对近些年才大量涌现的,指南的意见更容易是滞后的,不同医生的理解与把握更容易有差别。所以对于手术治疗的,大家自己多学点相关知识,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当面对治疗时更能有参与决策与治疗手段选择的知识,从而更好维护自己的利益;(二)医生在治疗方面是很反感病人提太多自己的意见的:因为病人再怎么学习,百度也是门外汉,也不是专业的。而且医生在决定诊疗方案时比较喜欢病人认为他就是权威,听从他的建议。但实际上,在现在科普满天飞、医学知识与疾病知识能够轻松获得的情况下,即便是非医务人员,只要花时间、花心思去了解,至少在理论层面还是非常容易获得相关知识的。当医生找你谈话,需要你知情同意签字选择的时候,就有了更多能参与到诊疗决策中去的底气。而且真正心怀病人的医生应该详细与患方沟通,倾听患方的意见,考虑患方的感受,并有必要把自己的意见与患方的需要有机结合,整合考虑,从而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选择。如果患方的想法确实是错误的,医生也应该解释清楚,告诉患方为什么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感悟: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肺结节的性质判断、手术时机把握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个不同医生容易有不同意见的过程。患方充分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参与到诊疗决策过程中来是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许多大医院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沟通绝非是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式。我们希望自己在这方多做些工作、多花点时间,平等协商的态度与患方沟通,倾听患方的意见,共同为践行“以病人的利益中心、权衡利弊选择诊疗方案”而努力!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阳了”之后怎么吃?官方食谱来了!

下一篇: Moderna的RSV mRNA疫苗三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