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筛选出现混合凝集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2-12-28 15:0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01

前 言

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临床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临床为确保安全输血、诊断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等,对既往史有输血、妊娠、血液病及输过血液制品的所有受血者和供血者及孕妇等都要求常规检测不完全抗体以及受血者和供血者交叉配血是否相容。微柱凝胶试验以其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被临床普遍使用[3-5]。不规则抗体筛检卡是基于此原理研制的产品,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6]。

图1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住凝胶卡

02

案例经过

某天用不规则抗体筛检卡做抗体筛检时,碰到一例特别的标本。按照微柱凝胶卡的操作步骤做完实验以后,Ⅰ号微柱出现混合凝集,即部分红细胞凝集颗粒沉积于胶底,部分红细胞凝集颗粒集结于凝胶表层。复测之后还是出现同样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结果又该如何判读呢?

图2 微柱凝胶卡的判读标准

03

案例分析

为排除检测卡及技术错误等,重新挑选了一个外观无异常的检测卡。试剂红细胞和检测卡等实验用品均在有效期内且在适宜条件存放,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最后还是出现了混合凝集的现象。

图3 红色箭头为案例中所述的混合凝集现象

基于微胶凝柱法的检测原理,凝胶表层出现红细胞集结,要么是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要么是物理因素导致的。

如果是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那么只有当部分试剂红细胞出现抗原脱落才会导致这种混合凝集的现象。而临床所用的试剂红细胞均为商品化的单人份红细胞,因此部分红细胞抗原脱落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造成混合凝集的物理因素包括样本溶血和纤维蛋白析出。此例中肉眼看该样本外观并无异常,非溶血标本。那么会不会是纤维蛋白导致的呢?

图4 实验所用样本的外观并无异常

如果样本抗凝不充分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在孵育过程中可能导致血浆中析出细小的纤维蛋白,它可以在微柱凝胶的顶部形成网状结构,使得部分红细胞流动受阻,而集结于微柱凝胶的顶部,造成假阳性[7]。于是笔者用该患者自身的红细胞替代试剂红细胞进行实验,果然孵育离心后还是出现了混合凝集。另外该患者同一时间采血检测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图5 案例中所述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出参考范围

那么这种有纤维蛋白干扰的标本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向待检血浆中加入CaCl2溶液,经过孵育来激活样本中的凝血机制,进而把样本中的纤维蛋白原消耗掉,就可以防止实验中纤维蛋白析出造成的红细胞假性凝集。但是如果样本放置时间太长(例如超过2天),那么样本中的凝血因子Ⅷ已经失活,这时即使加入大量的CaCl2溶液,也无法激活样本中的凝血机制,纤维蛋白原无法被消耗,仍会在实验中析出纤维蛋白。对于这种陈旧的标本,可以向其中加入EDTA-NA2来中和样本中的Ca2+,从而彻底中断凝血机制和补体激活机制,防止纤维蛋白析出影响实验[8]。

04

案例总结

对于微柱凝胶法出现混合凝集的现象,有些检验人员因经验不足很有可能会误认为是阳性,从而影响患者的输血治疗。因此在临床的实践和带教工作中,有必要对此进行说明和强调。现有的商品化的微柱凝胶卡通常是一卡两人份,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少会对每个样本都进行自身内对照实验,但是出现纤维蛋白干扰时,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做内对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因纤维蛋白干扰而出现混合凝集时,复测是无法排除干扰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CaCl2法和EDTA-NA2法来解除干扰。但是如果使用的是陈旧标本,那么CaCl2法也很难消除干扰,因此在做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建议选用新鲜的血液标本。

参考文献

[1]润袁敏.DiaMed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902-903.

[2]郭伟洁,刘泽雅,张凡,等.中国献血人群意外抗体阳性率的Meta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2):202-212.

[3]贲燕华,金勇,纪桂香.探讨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92-194.

[4]Cate J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y[J].Arch Path Lab Med,1999,123(8):693-697.

[5]Labgston MM,Proctel JL,Cipolone KM,el a1.Evaluation of the get 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 typing[J].Transfusion,1999,39(3):300-305.

[6]于彩霞,王建明,胡哲英.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的临床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03):445-447.

[7]梦岩,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原因与处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57—59.

[8]何子毅,刘仁强,刘景春,刘赴平.纤维蛋白析出对微柱凝胶试验结果影响的解决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z2):242-245.

上一篇: BMJ | 80万大数据,华中科技大学潘...

下一篇: 纤维蛋白原减少也来“假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