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ol Res Perspect:异硫氰酸酯的止痒作用:Toll样受体3信号转导途径的潜在参与

时间:2022-12-23 18:00: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根据国际瘙痒研究论坛(IFSI)的定义,瘙痒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它引起了挠痒的欲望;慢性形式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瘙痒的感觉似乎是通过C-纤维的游离神经末梢传递的,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和真皮-表皮交界处。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伴有严重的瘙痒,是该病最重要的症状。

此外,在AD患者中,严重的瘙痒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引起强烈而持久的抓挠,从而加重病变。在治疗AD时,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有效的策略来控制瘙痒和抓挠。然而,AD患者瘙痒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仅在美国,AD患者的数量就有2000万左右,每年花费超过3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了许多治疗AD的药理药物,除传统药物如局部类固醇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外,某些生物制剂和Janus激酶(JAK)抑制剂最近已用于治疗AD。

最近,有研究表明,抗-IL31受体α亚单位抗体nemolizumab可缓解AD患者的瘙痒,该药物已在日本上市。瘙痒-抓挠周期被认为是皮肤疾病的恶化因素,终止这一周期有助于并有效加速这些疾病的治疗;同时,我们认识到,在一些皮肤病变已治愈的AD患者中,慢性瘙痒可能仍然存在。由于上述原因,抗瘙痒药物一直是治疗AD的迫切寻求。

在控制瘙痒中,先天免疫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神经-免疫通信的介质因此成为慢性瘙痒的治疗靶点。特别是Toll样受体3 (TLR3)在瘙痒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在AD、银屑病(PS)和结节性瘙痒(PN)患者的非损伤性和/或损伤性皮肤中增强,并通过观察TLR3激活子上调内皮素- 1 (ET- 1)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一种促痒细胞因子,在人角质形成细胞中。

此外,在受累皮肤区域,角质层TLR3的表达水平与皮肤病变的严重程度评分相关,也倾向于与瘙痒程度相关。此外,有报道称,皮内注射TLR3激活剂通过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产生动作电位来诱导小鼠的抓挠行为。在TLR- 3敲除或敲除小鼠中,组胺能和非组胺能瘙痒原引起的挠痒行为显著减弱。此外,TLR3在小鼠模型干燥皮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引发强烈的抓挠行为。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评价TLR3抑制剂对组胺非依赖性瘙痒的作用,我们使用了两种异硫氰酸酯(ITC)。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和萝卜硫素(SFN)均能抑制Poly I:C(PIC)诱导的RAW264.7细胞信号转导。然后,我们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PIC和氯喹(CQ)诱导的抓挠行为的止痒作用。PEITC和SFN均能抑制PIC诱导的小鼠抓挠行为,PEITC也能抑制CQ引起的急性瘙痒。

异硫氰酸酯衍生物(ITCs)及其对TLR3的抑制作用

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 (A)和萝卜硫素(SFN) (B)在RAW264.7细胞基础试验中进行评估。RAW264.7细胞以1 × 105个/孔的比例接种,培养24 h。将培养基换成含有PIC (TLR3激动剂)和载液/ITCs的新鲜培养基。24 h后,收获培养基。用硝酸/亚硝酸盐荧光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基中亚硝酸盐含量,用PIC (C)和SFN (D)的亚硝酸盐含量评价药物活性

ITCs对PIC诱导的抓挠行为的影响。给ICR小鼠口服PEITC (A)或SFN(B ), 1小时后,皮内注射PIC(500μg/位点)或PBS。在腹腔注射PIC前15分钟口服TRK- 820 (B)。在i.d .注射后,立即记录抓挠行为30分钟。纵坐标代表30分钟内刮擦事件的次数(平均值和SEM)。载体/PBS组:每组n = 8,SFN (30 mg/kg)/PIC组:每组n = 9,其他组:每组n = 10。p < .05,与赋形剂/PIC处理组显著不同(Steel试验)

给ICR小鼠灌胃PEITC,1h后皮内注射环磷酰胺(CQ)或硫代巴比妥钠(PBS)100μg。就在身份确认之后。注射后,记录抓挠行为30min。纵坐标表示超过30分钟的划痕事件次数(平均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Vehicle/PBS组:每组8只,Vehicle/CQ组:每组9只,PEITC/CQ组:每组10只。†p<0.05,与赋形剂/C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

ICR小鼠灌胃给予PEITC(A)或SFN(B)。1小时后,将小鼠置于轮笼中,测量30min的自发运动活动。纵坐标表示30分钟内车轮旋转的次数(平均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N=10个/组

ITCs对恶唑酮皮炎相关抓挠行为的影响。所有HR-1小鼠均用恶唑酮进行背部致敏。为了引起皮炎,从致敏后7天开始,在吻部背部反复应用恶唑酮,每周3次,持续至少4周或更长时间。在最后一次应用恶唑酮或赋形剂的两天后,小鼠被给予PEITC(A)、SFN(B)或TRK-820的口服。在给药后1h进行划痕行为测量。PEITC、SFN或车辆,或P.O.后15分钟。TRK-820。纵坐标表示1小时内的划痕事件次数(平均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非诱导(赋形剂应用)组,每组6只(A组)和8只(B组)。恶唑酮-应用组,每组18人。*p<0.05(Dunnett‘s试验)或‡p<0.05(斯蒂尔试验),与赋形剂/恶唑酮组有显著差异

最后,我们研究了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慢性瘙痒模型。令人惊讶的是,口服这两种化合物都抑制了在小鼠身上观察到的抓挠行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TLR3在小鼠的急、慢性瘙痒转导中是一个关键的介体,可能是人类皮肤病中瘙痒的一个有前途的治疗靶点。值得注意的是,SFN具有作为止痒药的潜力,因为它是一种用作补充的植物化学物质。

文献来源:

Moriyama M,  Konno M,  Serizawa K, Anti-pruritic effect of isothiocyanates: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 3 signaling.Pharmacol Res Perspect 2022 Dec;10(6)

上一篇: Evid Based Complemen...

下一篇: JAMA子刊:父母散光会“遗传”给孩子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