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雪人征”

时间:2023-07-25 11:21: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垂体巨腺瘤

图片

腰身征或“8”字征、雪人征

垂体瘤

1. 病理与临床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s)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般具有内分泌功能。小于1cm者称垂体微腺瘤。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瘤表现为与内分泌有关的症状,如闭经、泌乳、肢端肥大、尿崩症等。大腺瘤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脑积水等。

2. 影像表现

(1)CT:①大腺瘤表现为自鞍内突入鞍上池的肿块,等、稍高密度,垂体卒中时可见病灶内片状高密度出血,或缺血梗死的低密度区。②病灶边界清晰,向上生长时,典型者呈“雪人征”,鞍膈抬高推压视交叉,鞍上池变形,突入三脑室前部可致脑积水;向下可突破鞍底;向两侧可包绕海绵窦;③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晚于垂体本身。④垂体微腺瘤,需采用冠状面薄层扫描,呈圆形、类圆形,局部垂体上缘凸出,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增强后表现同大腺瘤。

(2)MRI:①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呈高信号,大腺瘤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肿瘤越大,出现的几率越高。②肿瘤呈圆形、椭圆形,向鞍上生长典型者呈“雪人征”。③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④MRI薄层冠状面检查较CT检查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发现。

图片

垂体瘤MR图像 

a. MR矢状面T1WI显示鞍区不规则占位,呈等信号,病灶向下侵入蝶窦,向上致三脑室部分闭塞。并见颅板增厚;b. MR冠状面T1WI显示病灶呈“雪人征”,向上突入三脑室,视交叉受压上抬,向下突破鞍底,侵入左侧蝶窦;c. MR冠状面 T2WI病灶呈等稍高信号;d. MR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示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部分包绕两侧海绵窦。

图片

垂体微腺瘤MR图像 

a. MR冠状面T1WI及b. MR冠状面T2WI显示垂体左侧部上缘局部膨隆,见小类圆形等稍低信号灶;c.MR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及d.MR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示垂体左侧部病灶相对周围正常垂体组织呈低强化,垂体柄尚居中。

3. 鉴别诊断

垂体瘤多数CT、MR征象典型,结合血清激素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不难诊断。主要需要与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生殖细胞瘤等鉴别。

上一篇: PNAS:基于甲基化图谱及深度学习模型,...

下一篇: 雄激素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