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汇聚 建设轻工强国有底气
时间:2021-12-18 07:00: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 本报记者 赵 曦
12月是深圳最舒适的月份,风景娟秀、温暖如春。在龙华人才园内,伴随着一场场赛事的推进,职业技能大赛的热浪也在这里翻涌、激荡。
12月16日至19日,“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举办。该项赛事由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次举办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是规格最高、含金量最足的工业设计技能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和轻工行业代表队的约600多名能工巧匠同台比拼,首饰、家具、陶瓷、鞋类、无损检测五大领域的技能工匠们在赛场上大显身手,各展所长。
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此时举办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可谓恰逢其时。这场大赛瞄准复合型技能人才,以五大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创新设计成果转化检验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激发行业现有人才活力,还鼓励、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轻工制造业高质量转型的大潮中,让他们激扬梦想、贡献力量。
共识
培育复合型人才,建设轻工强国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打破设计成果转化藩篱,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大赛采用‘设计+制作’模式,把创意设计、结构设计和产品成品制作整个过程,全部纳入技能竞赛中。将设计作品实物化呈现,可以验证设计师的创意与现实作品之间的差距,考察产品设计师们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实施与制造的全过程综合能力,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大赛的竞赛方式和内容的构建与实现,对举办设计类比赛也是一次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无论对设计师,还是对办赛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创新和挑战。”大赛组委会这样介绍。
打造具有全球水准的制造业体系,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随着轻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创新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管控、柔性化生产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势,需要既懂创意设计、市场需求,又懂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应产业所需,顺市场所盼。此次大赛举办通知发布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预选热潮。在各地牵头单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下,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报名选手实现了全国31个省(市、区)全覆盖。决赛共开辟了5大赛道,包括首饰设计师、家具设计师、陶瓷产品设计师、鞋类设计师、无损检测员(逆向设计与三维检测),设职工组和学生组两个比赛组别,为以上五大行业为代表的新时代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储备发展动能。
“我国正面临‘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首先就是人才升级。技能强国,设计先行。一直以来,设计界更重视创新,对创新成果落地重视不够,而中国轻工联主办的此次大赛强调设计与实现的平衡性,让设计落地,让行业受益。”无损检测员赛项(逆向设计与三维检测)裁判长熊志勇这样说。
鞋类设计师赛项裁判长陈启贤认为,“鞋类产品应该卖文化,而不是低价竞争。文化的发扬,要依靠设计师把科技创新融入鞋类产品,同时对传统工艺进行传承和再创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也是行业未来发力点,只有智能化、数字化,才能促进行业高质量转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作用。”
怀着拓展视野、交流学习的目的参赛,鞋类设计师赛项参赛选手马关瑞表示:“作为在制鞋行业沉浸二十余年的从业者,以往虽然格外关注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但很少参与。这次选择参赛,是因为非常认可本届大赛的比赛形式,认为更能选出全能型的人才。短短两三天时间,从无到有,从绘图到制版、成鞋全生产流程的比拼。对于选手来说,既是比赛,也是学习,更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
复合型人才汇聚,轻工强国才有底气。透过大赛,更多人将目光聚焦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带动轻工各行业顶尖人才、先进技术、智能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密切联动、深度融合,激发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合效应。
心声
以“技”之长,拥抱梦想
在中国南海边的温暖冬季,一批敢闯敢干的青年技能人才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在流水线上、在智能装备前追逐梦想,他们也正在成为轻工制造业活力的激发者、创造者。
来到赛场上,他们的技艺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检验。手腕翻飞间,能否完美完成首饰部件的锯裁锉修、焊接、表面处理和镶嵌,创新能力能否和金属工艺表现技法完美融合;切割木料后,如何使用贯通榫让结构严丝合缝,考的都是真功夫。对于这些有志于在轻工业一线一展身手的选手来说,除了一决高下,参赛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在切磋交流中增进技艺、回报社会。
“这次参赛,通过赛前专家的培训帮助,让我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并应用了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对今后提高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和广大来自职业学校或家具企业的选手不同,巴哈提拜克·铁木尔汗介绍自己时只说了七个字——家具制作爱好者。这个来自新疆哈密的小学教师面对记者格外腼腆,他说自己此前从未参加过如此高级别、大规模的比赛,只是凭借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炕桌、柜子设计,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了决赛现场。到深圳后,发现自己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比赛需要应用的贯通榫之前都没听说过,更不会实木贴皮,比赛需要用的很多智能设备此前也完全没有接触过,而且因为路途遥远,时间紧、运输不便,连自己经常使用的工具都未能带来。“特别感谢刘老师的帮助,帮我借来了全套工具,又帮我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专家技术培训,能让我顺利踏上考场。”说到这里巴哈提拜克·铁木尔汗格外感慨。
巴哈提拜克·铁木尔汗口中的刘老师,就是家具设计师赛项的裁判长、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晓红。她告诉记者,我国的家具行业虽然一直处于健康的高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着人才匮乏难题。
在刘晓红看来,这次大赛对推动人才发展,为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行业中坚力量,发挥了风向标作用。她认为:“家具是时尚产业,同时也是工业产品,设计和质量稳定性、工艺合理性需要兼得,这也要求家具设计师的素质是多维度的。此前,设计师往往重设计、轻工艺,制造的人却是重工艺、轻设计。此次大赛则是把两者融会贯通,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未来行业人才培养打造了样板。”
刘晓红表示,“17个小时的比赛,既要比拼理论、设计、制作,还要考虑实现性、研究50多个评分标准点、关注各种职业安全素养,经过千锤百炼,这批年轻人充实到家具制造业,行业也将迎来更蓬勃地发展。”
方向
广开选才之路,广育轻工英才
大赛不止于“赛”,更在于打开了一扇窗,让技能人才看到直通梦想的通道,让企业有机会接触优秀技能人才,也让技能工作者更加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
在日用陶瓷行业,不少企业正在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开展以引进高精尖自动化设备和数控化改造的“装备升级行动”,努力往精细化管理、自动化生产求变,这也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陶瓷产品设计师赛项裁判长朱辉球认为:“对于本次大赛,主办单位中国轻工联通过极大努力实现了更高的人才标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应用、最严谨和科学的流程规范。不仅为行业未来新技术应用和高质量转型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撑,也为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其他校赛、省赛也将通过和本次国赛对标,为行业储备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东莞市西马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是本次大赛鞋类设计师赛项的设备供应商,其总经理张伟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有三十年历史的鞋类整厂设备输出企业,经历了传统制鞋到半自动化、全自动化应用的转型。赞助此次比赛,就是想推动鞋类设计和自动化设备有效融合。“目前,在制鞋行业,智能设备占有率不足10%,大多只在头部企业应用。关键问题在于产品设计时没有考虑与自动化的制作工艺相结合。以画线步骤为例,传统做法是人工用纸板手绘,但使用智能画线机后,裁片放入机器,直接导入大数据进行工作,能节省五个人力。而大数据是所有智能设备的共性功能,能提升管理效果,让行业效能整体实现飞跃。”
国内高端珠宝首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工艺师不了解设计师意图,设计师又不了解工艺结构,从而导致成品在细节上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次大赛首饰设计师赛项裁判长邹宁馨分析:“本次大赛采取两位选手组成一个参赛小组进行比拼的形式,一位设计师,一位工艺师。这也是一大突破,打破了设计师和工艺师之间的屏障。高端珠宝制造更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因此本次大赛对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这场比赛凝聚的不仅是多方力量,更深化了一种认识——广开复合型人才的选才之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扎根在轻工各行各业。
山间有磐石,久琢玉自华。在竞技中积蓄的动能,必将转化成创新创业的活力。从赛场上走出,向产业走去,广大技能人才正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