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

时间:2023-10-13 11:28: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诊断标准为:

①枕部疼痛不适,可伴有眩晕或(和)头痛;

②头部疼痛局限于一侧枕部、颞部,可有颈肩部反射痛或不适;

③眩晕呈阵发性,与颈椎活动有关,可伴有耳鸣、眼胀;

④颈椎活动受限,旋转及屈伸活动时头痛或(和)眩晕或(和)枕部疼痛不适加重;

⑤枕下三角区有明显压痛,局部可有肌紧张及痛性结节;

⑥颈椎x线片可见上颈椎呈曲度变直或环枢关节关系不正常:

⑦双上肢无感觉、运动及反射异常。

治疗方法

①选穴:双侧风池、双侧颈百劳、颈夹脊1~3局部压痛点。配穴头痛眩晕者配通天、头维、百会,耳鸣者配昕宫、翳风,眼胀者配阳白、攒竹。

②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选定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择30号1.5寸毫针,在针刺进针约1寸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然后留针25分钟,中间行针1次(风池穴针刺时针尖朝向鼻尖方向)。

③疗程:隔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5天。

枕下三角位于枕骨粗隆两侧,由枕后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在枕后形成的三角区域,其浅层为斜方肌上部,第2层为头、颈夹肌和肩胛提肌。第3层为头、颈半棘肌和头、颈最长肌。

通过该区的血管、神经有椎动脉、枕动脉、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当该区的肌群(椎枕肌)发生劳损、痉挛、无菌性炎症,势必直接或间接影响与之相邻的血管、神经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片

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较复杂,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由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卧高枕,习惯性姿势不良日久,劳损致局部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使营卫气血不和,经脉不通,经血不能濡养筋骨,引起颈椎结构改变,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力不均,该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纤维产生水肿、变形,部分断裂痉挛粘连,继而出现该肌群弹性减弱,甚至出现条索状硬节,当其刺激枕下神经和椎动脉,从而引起枕后部酸胀麻木、疼痛、头晕、头痛、耳鸣等一系列症状。

上一篇: Bone Joint Res:电刀和骨锯...

下一篇: Cartilage:运动恐惧症对自体软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