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民误捕中国鲎放生 被称为活化石在地球存活近5亿年
时间:2024-10-29 15:38: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浙江地区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渔民们在日常捕捞中意外捕获了一种奇特的海洋生物——中国鲎。这种生物不仅外形独特,而且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鲎,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温州渔民误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活化石”中国鲎(中华鲎),拍摄视频之后果断放生。
据悉,中华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
它最早存在于4.75亿年前奥陶纪,被称为"海洋活化石",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
与其他节肢动物不同,中华鲎寿命长,生长缓慢,性成熟至少需要13年。
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鲎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资源丰富,占世界资源总量的95%以上,由于中华鲎的自身价值不菲,有大量出现用它的壳做原料的甲壳素加工厂。
同时,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所以无法逃脱被滥捕滥杀的命运,面临着灭绝性的灾难,现已成为世界濒危物种之一。
另外,鲎的血液是蓝色的,从血液里提取血清可以抗癌,一些疫苗的成份就来自鲎的提取。
中国鲎作为古老的海洋生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首先,鲎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铜元素,这使得它们的血液呈现出蓝色。这种特殊的血液成分使得鲎成为了研究生物进化、生理学和生态学的重要对象。
其次,鲎的免疫系统非常独特。当鲎受到外界病原体侵害时,它们的血液会迅速凝固形成屏障,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侵入。这种凝固反应是由鲎体内的一种特殊酶控制的,这种酶在医学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鲎的凝血酶应用于医疗领域,如止血剂、抗血栓药物等。
此外,鲎还是研究生物钟的重要模型。鲎的生物钟受光周期调控,且存在昼夜和季节变化。通过对鲎生物钟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为生物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浙江渔民误捕中国鲎的事件提醒我们,保护珍稀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刻不容缓。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加强保护措施,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探索,挖掘它们更多的科学奥秘和价值。
猜你喜欢
南方进入流感高发期?暑假出行做好3件事安心出门
男子洗小龙虾被刺伤3天后离世!创伤弧菌感染怎么急救?
【夏至养生常识】夏至要吃“苦”尝“酸”,夏至不做3件事顺利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