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时间:2023-02-22 20:09: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乳腺作为女性的性特征之一,乳腺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多种的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调作用,这些激素受体必须要和细胞内的特异性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些特异性的蛋白质就被称为雌激素受体(简称ER)和孕激素受体(简称PR)。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可以部分或者是全部地保留正常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系统,肿瘤细胞中激素受体的功能和正常细胞相像,说明该肿瘤细胞的生长仍然依靠原来的激素环境来调节,这类型的肿瘤被称为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大约占乳腺癌的55%-65%,相反,有些肿瘤在癌变的过程中,它受体系统会完全丧失,不能再做作激素的靶细胞,它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这属于非激素依种赖性肿瘤。根据这,乳腺癌在临床上是分为激素受体阳性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两种,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只能就进行化疗。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到今已达100多年的历史,比化疗药物的应用要早很多,早就在1890年时候,Beatson首先报道切除卵巢可以令乳腺癌退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主要是用于激素受体阳性,对激素敏感的肿瘤治疗。内分泌治疗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和疗效持久等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以下几点常见认识误区。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在结合患者临床信息的基础上,再依据其肿瘤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简称PR)的表达状态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治疗,并且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因此,乳腺癌病人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结果是决定怎样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其检测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有:标本的前期处理、固定、检测方法和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检测结果的判读及病理报告的规范化等。
 
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先决条件是ER或者PR必须是显示阳性的,但是ER、PR显示阳性结果却是包括着一个很大的范畴。ER、PR阳性是指受体表达有1个阳性~90个阳性都叫作阳性,其疗效也会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在对激素表达状况还没有出到标准来做到量化,有的医院用弱阳性、阳性、强阳性来作表示,但是绝大多数医院只是用阳性来表示,因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还和年龄、是否化疗、有无肥胖等因素有着关系。就如肿瘤医学所有的信息一样,治疗效果都不会是呈100%,即使是ER和PR都是强阳性的患者,有效率也只有75%左右,疗效持续时间也有着个体的差异。所以,即便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医学检查。
 
 
目前来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唯一选择是依据乳腺癌组织ER、PR受体表达阳性,通常是以原发肿瘤诊断时的参数进行选择,即使是对数年后发生转移癌的患者,治疗选择也是依据这的。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研究已经发现,同时诊断的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缺乏一定的一致性,经治疗干预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会出现或者是丢失,表现为原来激素受体显示阳性,对内分泌治疗有效,经化疗或者内分泌治疗后,激素受体表达为阴性,内分泌治疗会失去效果;或者原来激素受体阴性,经化疗后,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2010年曾报过一项科研课题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表达状态的时间变异性,检测了共168例长期随访(大于5年)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标本,并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行E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上面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同时分析和患者原始治疗和复发后治疗的关系。在激素受体的表达中,有5例的ER表达是下调的,2例ER是表达上调的,2例出现PR是表达下调的。这结论就说明,乳腺癌患者的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是会随着时间和治疗方法而改变的,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需要再次取组织标本检测上述生物的标志。若是难以获取组织标本,在治疗中则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一旦治疗效果显示不理想,就需要及时更改治疗的方案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随着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问世和改进逐年前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方法正在发生着深远的变化,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研发的成功,其对乳腺癌的治疗地位越来越明显,并且逐渐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所有药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有发生不良的反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也如是。他莫昔芬,是1971年引入临床治疗的第一个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被称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里程碑。他莫昔芬的作用机制十分的复杂,对乳腺表现为抗雌激素的作用,而对骨则呈现部分雌激素样的作用。对绝经后的患者,由于其轻微的雌激素样的作用,可能会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而对于绝经前的患者可能就会加速骨成分的丢失。此外,他莫昔芬的严重副作用就包括:子宫内膜癌、血栓栓塞、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等。在用他莫昔芬治疗过程的时候,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做盆腔彩超检查,子宫内膜的厚度达到一定数值就要进行诊刮或者是改换用药。这里说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一类药。包括有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主要适应的是绝经后的乳腺癌病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95-98%的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为雌激素,从而令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这是必然对绝经后乳腺癌病患的骨生理过程产生复杂的影响的,也就是说会导致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的功能相对增强,骨量减少,导致骨密度降低。有关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骨健康状况下降的研究颇多,但结论是一致的。所以在这里建议对于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病患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一般预防治疗方法是口服钙剂1500mg/d,维生素D400-800IU/d,建议增加运动量,譬如每周步行至少4次,每次至少40分钟的时间。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您!名医汇,让病人家庭轻松一点!提供预约挂号、网上咨询、陪诊服务等多项就医服务,依据患者真实的就医分享与点评,倾力打造“名医排行榜”精准读取你的就医需求!
 
更多疾病知识,以及预约挂号、就医咨询等服务,可关注名医汇官方微信“mingyihuinet”(复制此名称,进入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上一篇: 超声波检查乳腺癌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下一篇: 抗乙肝病毒的治疗需持之以恒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