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笔记|真正的博弈“优于”善意的承让?

时间:2019-10-29 05:52: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志愿服务笔记 | 真正的博弈“优于”善意的承让?

编者按上周四志愿者在协和西院的服务不同于往常的手工服务,应患者的需要,志愿者患者们打起了扑克牌,而志愿者们为了让患者开心选择了用退让的方式进行这场棋牌博弈,而这真的能让患者更能感到快乐吗?

1

服务时间:2019年10月24日18:00-20:00

七彩叶志愿者:倪晓红、崔懿允、秦惠敏

记录者:秦惠敏

本周的活动开展不同于以往的热闹繁忙,但让我们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

我和志愿者小崔到达会议室后,来了两位女病人邀请我们一起玩牌。我们欣然应允,但不久就遇到了小状况。大家来自不同的省份,各地流行的纸牌规则不一样,这算是服务中小小的“文化冲突”,但考虑到女病人的“服务对象”身份,我们很快选择了妥协,重新学起了她的规则,接着便开始了牌桌上的对弈。另一位女病人没有参与到我们活动中,只是在旁边观摩我们。

在打牌的过程中,我有些担心自己发挥得太好而让病人产生挫败感,但事实证明我们完全多虑了,女病人牌技秒杀我们二人,我们连续输多场失败,玩牌的女病人和观牌的女病人都很开心。

也许是长期的扎根病房,让我们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熟悉。但与此同时,我也在反思如何看待“病人”与“志愿者”的地位关系,“病人”是否需要被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不被伤害?比如在开始,我们基于病人的考量选择了妥协她的规则,在游戏开始后,也试图在开始通过“善意的承让”让病人们获得更多的快乐,然而,我所看到的女病人脸上的笑容,似乎是来自真正的博弈,而非被“保护”而来的快乐。在志愿的过程中,在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志愿者是否会因“志愿者”的优势身份,而逐渐在“服务”的惯性中,将服务对象“他者化”,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建构为“弱者”?

志愿者:崔懿允、倪晓红、秦惠敏

2

服务时间:2019年10月23/26日14:20-17:00

七彩叶志愿者:崔丹、王琰、宋修宁、吴玲、张雷超

记录者:宋修宁

周三参加病房服务,一进病房,看见老奶奶躺在病床上,旁边站着一个双手放在口袋里,带着口罩女士,我问她:你和奶奶是什么关系,她回答说我是女儿,能给妈妈洗头吗?她说你们是专业的,我回答她说我们是志愿者,不是专业洗头的,我们准备工作做好了,准备洗头,拍照的志愿者来了,她马上对着我说,你的好好表现一下,给你拍照了,我说:我不需要表现,需要表现的是你。没洗完头,大女儿就走了。奶奶的小女儿穿着像护工,我以为是护工。最后小女儿一直道歉,说姐姐脾气不好,家里只有她挣工资的。奶奶也谢谢我们,此事让我气愤的是她用那副高高在上的语气,让我好好表现,病人有情绪我可以接受,但患者家属用盛气凌人的态度对我,我有些不能接受,所以我并没有选择沉默。

吴玲老师在为患者洗完头发后还为家属示范了抚触关爱,做得细致认真,不光服务到患者,还让家属、护工与患者之间建立了爱的链接。

编辑校对:张晏玮

上一篇: 五大女星穿亮片裙,杨幂刘亦菲唐嫣周冬雨迪...

下一篇: Vlog丨探访秋裤村:年产5000万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