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论文受质疑续:3篇论文作者承认用错图

时间:2019-11-19 19:27: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曹雪涛论文受质疑续:3篇论文作者承认用错图

11月13日以来,美国微生物学家Elisabeth Bik在国际匿名科研评审网站Pubpeer上发表文章,质疑曹雪涛参与完成的超过50篇论文伪造图形、图片。

曹雪涛是国际知名免疫学专家,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1月17日,在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他位列新增的24位中国院士之一。

曹雪涛。图/视觉中国

Pubpeer信息显示,Bik在5天内连续分析了曹雪涛参与完成的350篇论文,并发现其中超过50篇论文中,不同组别的实验数据间有着“令她难以置信的相似之处”,包括蛋白质印记、流式细胞术的分析结果等。这些被质疑的论文,有超过40篇的通讯作者为曹雪涛。

这些论文中,最早的发表于2004年,最近的发布于2018年,涉及的刊物不乏影响因子(显示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数字越高则水平越高)高达16.562的美国《Blood(血液)》期刊。

11月18日0点左右,曹雪涛在Pubpeer上公开回应,称会立即和团队及论文合作者采取措施调查,并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随后的2天内,有6篇论文的作者(5篇论文的第一作者,1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针对此事作出回应。截至目前,有3篇文章的作者表示,论文中确实用错了图片,导致文内图片重复。

北京时间11月18日下午,Bik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她对已有的回应表示满意,但认为仍有数十篇论文中的疑点需要解答。

“我只是提出疑问,并不是指控学术造假”

Pubpeer信息显示,这些被质疑重复的图片,往往来自于同一篇论文。

对此,Bik解释,这是因为她主要依靠肉眼观察,但也会借助一些图片扫描、标记工具,“这些工具会协助我从同一张图片中寻找出‘克隆’的部分,但我还是会擦亮眼睛,自己判断。”如果疑似“克隆”的部分并不明显就算了,但如果她仔细观察后还觉得有问题,就会标记下来,放在网站上。

比如,2004和2007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使用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的图片,两篇论文中各有4组和1组图片的细胞落点完全在同一个位置。但Bik表示,在流失细胞术中,就算是重复测量同一样本,细胞也不会出现在同一个位置上,因此每次拍到的图片一定是不同的。“虽然我没做过流式细胞术,但跟做过的人聊过。他们告诉我,实践中不可能出现重复的结果。”

因为依靠肉眼观察,Bik很难同时记住多个图形,所以观察到的几乎都是同一篇论文中的相似图片。但她也找到了一两例不同论文中的相似图片,分别在2003年、2004年发表在不同期刊的两篇论文中——相似的是两处肌动蛋白检测图形。

在Bik圈出问题的图片中,很多模糊不清,仅凭肉眼难以完全确认相同。她说这是因为2005年之前图像摄影技术不高,当时的实验人员要找摄影师来拍摄,论文中的图片分辨率也很低。

Elisabeth Bik在社交网站上持续更新自己的发现。网络截图

Bik承认,自己无法百分百肯定图片来自于复制,她只是找到相似之处并提出疑问。她解释,自己无意暗示图片完全一样,也不想指控曹雪涛学术造假或有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但Bik同时表示,在论文里,每张图片都要支撑最后的结论。如果改动图片,论文的学术可信度就会受损。她很难判断被质疑的图片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或许是实验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图片,但我无法判断他的初衷。”

针对Bik的质疑,曹雪涛在11月18日凌晨的公开回复中表示,“基于目前的分析和从同事、同行中得到的反馈,我想说,我仍然对我们团队的论文的有效性和科学结论的强度抱有信心。”

3篇论文作者承认错用图片

据美国《The Scientist(科学家)》杂志介绍,Bik致力于学术打假,过去5年中,她花费超过5000小时对不同论文进行检查,最重视的就是论文中的图片造假。2014年在研究了两万多篇论文后,Bik发现,其中的3.8%——也就是将近800篇论文存在伪造、修改实验图片的问题,这中间就包括曹雪涛参与的3篇作品。

据Bik介绍,此后,她把出现问题的3篇论文报告给了期刊,一年后,期刊对其中的一篇论文公布了勘误。

这篇被勘误的论文涉及图片错用,这与她最近找到的问题论文有相似之处,“勘误意见说,在2005年10月15日发表的论文中,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迹法、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得到的5个图片,分别是1A,3B-E,4,5A和5E都是错误的。”

此次针对Bik的质疑,截至发稿时,至少有3篇论文的作者承认承认错用图片。

18日凌晨4点,一篇被质疑论文的第一作者——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刘书逊在Pubpeer上做出回应,表示论文中的一组数据图片确实复制自另一组。

刘书逊解释,论文中序号为3D的图片内,一组数据被错误地复制到另一组中,还有一组实验数据引用错误。刘书逊称,他们已与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了沟通,之后会发布更正后的数据。

11月18日晚9时,在一篇2018年发表的论文下,第一作者Liu Xiang表示,在Bik提出的三点疑问中,确实有一处为图片错用,“因为(两张原始图片)看上去太像了,所以错误地插入图片,导致了这个问题。”

11月19日上午10时,一篇2019年发表的论文被承认出现同样的问题。文章的第一作者Zhang Hua承认,论文中的肺部H&E染色图片错用到另一处,属于无心之失。Zhang Hua同时提供了原始实验图片,并表示之后会通知期刊进行修改。

对于上述论文作者的回应,Bik表示理解。她说实验图片很多,实验人员不小心用错可以理解。但她仍然期待作者们对其他论文给予回应——毕竟总不能每一处错误都是用错图。

但有些被质疑的图片,Bik认为,可能不是用错的问题,“我发现,有些流式细胞术的图片不是整张相似,而是局部相似——这意味着,或许某些图片被部分截取、挪用到另一张图中了。”

曹雪涛在Pubpeer网站的回应。网络截图

此外,Bik曾质疑一篇论文中的肌动蛋白印记相似,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涛涌。11月18日凌晨,陈涛涌在Pubpeer上回应,称图片取自不同实验结果,只是看上去相似。他同时提供了未被用于论文的数组高清图片作为证据。

Bik还质疑了另一篇论文中相似的小分子核糖核酸的微阵列图片,该论文第一作者署名为Lin Li。11月18日,Lin Li在Pubpeer上表示,相似图片截取自热图(heatmap)结果,像素较低,而图片在论文中需要转换格式,因此分辨率更低。她在回复中附上了实验数据,称该实验数据与热图中的数据一致。

对于陈涛涌、Lin Li的回应及相关证据图片,Bik称尚未详细检查。但她表示,自己对陈涛涌的回应是满意的,她的疑问或许可以被解答。而Lin Li论文中出现问题的图片是两张热图的局部,放大观察时,这两处相似点几乎只有几个像素。Bik认为,有相似之处可以理解。

截至目前,Bik尚未将曹雪涛团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提交给期刊。她说自己仍在集中精力阅读更多的论文,一旦发现问题,会随时发布到网站上。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已经了解到网络上有关曹雪涛院士的投诉,我们会调查处理这件事情,但是进一步调查处理也需要花时间,具体以什么形式展开调查,目前暂时还不掌握最新情况,只是说我们(中国工程院)肯定会调查。”

新京报记者 庞礴

编辑 滑璇 校对 刘军

上一篇: 【医院动态】我院组团赴广州招贤纳士引进高...

下一篇: 恭喜!蔡少芬三胎生子,网友:终于凑成“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