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到鹤岗,5万买套房”,这故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时间:2019-11-05 19:32: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黑龙江鹤岗“白菜房”调查:昔日“煤城”如今枯竭,人口流出购房者减少 视频来源:新京报
“不管好坏,还是得买套房。”
这两天,一篇名为《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的文章火了。
作者是舟山33岁的普通青年李海,他自述揣着兜里多年攒下的钱,花了五万八在鹤岗买了套房。从此,人生找到了归属。
鹤岗,可能很多人还搞不清楚在雄鸡版图的哪个部位。告诉你吧,在“鸡头”位置,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怀抱里。鹤岗在黑龙江也称得上北部,再北上几百里就是俄罗斯。
这下你清楚了,这是个南方小伙儿跑到东北买房安家的故事。
未必是流浪
这年头,跟东北有关的文章一堆,文章基调也偏黯淡。
但这篇有些不一样:讲的不是一个关于东北老工业城衰落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青年在大城市拼杀奋斗无望,之后逃离北上广回十八线小城无奈买房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没有艰辛、困苦、悲伤、愤怒,反而充溢着应对人生的从容、理性抉择的果断,甚至面对生活饱满的热情。
李海说他“流浪到鹤岗”,“流浪”二字虽然文艺调很强,但总跟落魄联系在一块。而从小伙子李海的讲述看,他不是在流浪——他算盘打得精得很。
他长期浸淫在一个叫“流浪吧”的贴吧里,那里有各个地市的房市行情。
他作为一个海员,海上漂半年,陆地憋半年,租房不合适。一个单身大龄青年,年过而立,想有个家,再自然不过。所以拿兜里钱买能买的房,这事儿没毛病。他父母离异多年,早已疏远,没有亲族压力,随时可以放飞自我。无依无靠,却也无牵无挂。天高地阔,中华大地哪儿都能去。
那他为什么选择了鹤岗?
选择鹤岗他也并非一拍脑门决定的,限于兜里钱款有限,他只能选择偏远地区。他北上甘肃玉门,南探云南边境,还去过与越南接壤处以及湖北恩施等地,可谓跑遍大江南北。他付出的这番努力,可谓常人难及。
李海买的房77平,装修并不精致,添置家当的每一笔钱他都算得清楚。他的房子里,有着单身汉自带的粗犷。从他放出的照片里能够看到,房间里没有窗帘,他把床单挂上去遮光。
▲李海家的卧室。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
这番场景,他曝光得很从容。
好在,李海有家了。鹤岗是一个衰落的煤炭城市,城市人口百万,八成都是老人和孩童,不过没有了工业,鹤岗的将来或许更宜居,毕竟背靠的是大兴安岭。
在李海自己看来,至少他为未来做了个明智的选择。
大时代的“小从容”
说起来,这只是个体的选择。可它骤然就火了。
为什么火?大概源于当事人李海挺“神”——他用跟很多人不一样的方式,舔舐了跟同龄人一样的心结。
倒不是佛系,但很淡定。
“买房”是很多85后的一道心结,尤其是漂一族。
很多人长年奋斗买不起房,于是开始逃离北上广。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故事”。
有些人慨然回乡,与亲人相伴,收获安稳与温暖;有些人选择“归隐”,寻一山清水秀之处,扎寨安房,做盛世“神仙”。
更多的人选择的还是“困守”大城,渐渐向佛系靠拢。在他们看来,在北上广是“进”,回小地方是“退”,他们不甘退守。
这两天,网上有个热门话题是:“你愿意租房结婚吗”?有调查显示,如今超过五成的95后,表示能够接受“不房结婚”。佛系还是现实,不好说。
舟山小伙儿李海也想买房,但他没那么多“进”或“退”的牵绊——他并不觉得去鹤岗就是退。
你可以说这份选择路线够清奇,可那更是从容。
▲李海家的客厅。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
李海的选择,是大时代里的小个案。
对他的故事,很多人会拍案惊奇,既惊叹于鹤岗这个百万人口的地级市房价之实惠——五万块买房,对很多人而言,是专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独特回忆;也惊叹于他的购房选择有些“逆时而动”。
一个南方小伙儿,竟然不远数千里,无关爱情、无关工作,单单因为买房,选择落脚在并非“世外桃源”的鹤岗。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难道这又是一股我们未曾发觉的浪潮?
说浪潮可能谈不上,但涌动在边关的小浪花,或许真的存在。
据文章介绍,鹤岗八成的购房者都是外地人,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又多不在当地,多是“网络工作者”,像“设计师、游戏代练、网上兼职、开淘宝店的……”
资源枯竭、产业衰退曾经让东北陷入困境,本地年轻人流失到其他地方追求梦想。这样的大环境造成了鹤岗的低房价。
新经济、新平台的崛起,又创造了新型就业,这又让外地的年轻人又来到了这片房价洼地。
买房固然是经济理性行为,但背后也需要在大时代身怀几分“小从容”。
有这份气性,纵然在“漂”,心未必就是在流浪。
所以在鹤岗买了套房的李海,没有在流浪。真正流浪的,是那些心无所持的人。
□狄宣亚(媒体人)
编辑:和生 实习生:李真 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