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拯救“秦川”?(中)

时间:2019-11-14 18:15: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谁能拯救“秦川”?(中)

每经记者:高湘山 张素书 每经编辑:师安鹏

在《谁能拯救“秦川”?(上)》中,粉巷财经(ID:nbdfxcj)对这家企业历程进行了纵向素描。

当时也提出疑问,由法士特董事长严鉴铂兼任秦川机床董事长,陕西省国资委是出于怎样的改革意图考量?经此罕见人事调整后,秦川机床这盘棋,接下来又会走出什么样的新气象?

这个问题谈起来不容易。

秦川机床面临的种种问题,客观讲,除其自身决策因素外,还得放到行业大环境下去思考。当年的“十八罗汉”,诸如昆明机床、沈阳机床,或退市或破产,行业一片哀鸿;而另一方面,进口机床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年,作为“万机之母”的机床行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回溯其中故事,实际上也是我们理解此番改革意图的前提;进而对于秦川机床眼下困局及后续走向,才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研判;更重要的是,亦可体味“中国制造2025”与“硬科技”的苦衷……

01

故事要从1952年的三分“重工业部”说起……

拆分之后,一机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成为机床行业主管部门。在“化万能修配厂为专能机床厂、全国专能联合再成为万能机床”的专业分工思路之下,中国机床行业首次出现系统化布局。

当时的特点是“集约资源、集中调配”,客观上的确有利于机床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业内知名的“十八罗汉”,基本上诞生在那个阶段。

我们知道,机床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品类,套用现在的概念,说它“硬科技”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方面,当时的“七所一院”(又称“一类所”),37个专业研究所与企业设计部门(又称“二类所”),为我国机床研发无偿提供技术支持。计划经济阶段,这种模式着实让机床行业过了很长时期的好日子。

彼时,机床不仅成了“国民机器”,更代表当时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准,一度被请进中南海接受检阅。

粉巷君此前走访宝鸡姜谭路的秦机老小区,梧桐掩映下,所余不多的几排苏式青砖筒子楼,斑驳弃用的信报箱,还有退休晒太阳的老职工,依稀印证着那个时代的工业篇章。

筒子楼的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落寞的注脚。

时间回到1998年,国家部委机构精简,“一机部”正式解散,改为民间组织“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床行业首遭“冷落”。

再者,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国家生产指标取消,诸多科研院所也一改之前的“无偿帮助”,将技术与商业化挂钩……

市场化改革是必由之路。

问题在于,特定环境形成的路径依赖被突然切断,而后续配套政策跟进不完善,加之机床行业投资大、回报慢、周期性易颠簸的特殊属性——猛然扎进市场浪潮,日子难免不好过。

02

另一方面,进口机床这些年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

以2017年为例,我国机床消费总额299亿美元,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不过,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只有6%左右。“高端失守,低端混战,中端交锋”,是国产机床最直观的写照。

随着国外产品强势打入,很多市场订单开始外倾,包括秦川机床在内,“十八罗汉”盈利水平直线下降;资金不足又导致技改难以升级完善,竞争力自然跟不上。最终陷入尴尬的恶性循环……

“外国的月亮为什么圆?”不妨来看——

二战之后的日本,相继出台《机械工业振兴法案》《机电法》《机信法》等法律法规,行业投入也是“不计成本”,曾于短短十多年间,对机床基础科研贷款达5亿日元……

等到1982年,日本数控机床产值一跃超过当时的“龙头”美国。

类似的保护法案、补贴手段,欧美各国同日本几乎步调一致。此外,多渠道扶持非盈利研发机构,为机床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也是这些机床强国通用的做法。

反观国内,力度就弱了很多。

以2009年启动的“04专项”为例,在产业发展政策上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在业内诸多学者看来,后续问题不少。

像针对性不足,资金强度不够、使用效率差等等,“一把胡椒面撒下去”,对于重点技术领域难免照顾不周……

甚至曾有学者调侃,“同心协力拿课题、同床异梦做科研”。

不光如此,既要发论文、又要做报告的专项课题,让不少“机床人”疲于应对考核指标,很多抓技术抓生产的本职工作,被抛之脑后……

高端抓不住,技术、资金跟不上,但一些地方出于GDP考虑,又大肆鼓动本地机床企业不断扩产。

这些皆为后来全行业的萧条埋下伏笔。很快,当年的“十八罗汉”,在“多重风浪”中先后栽倒。

譬如大连机床,于2017年破产重组;沈阳机床虽然还在,但今年一季报显示,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200%……

03

相对而言,“十八罗汉”里面,秦川机床还算是挺立不倒的一个。

这些年,其除坚守原有齿轮机床业务外,也在转向现代制造服务业和关键零部件业务。

尤其重点攻克中国制造2025智能和精密装备,让始终依赖进口的机器人核心传动设备“减速器”实现批量国产。

前段时间,李克强总理赴陕调研,专门去了一趟秦川机床,并鼓励他们:要造真正的中国机器人!

也许,国内机床行业的“寒冬”正在过去!

在《中国制造2025》中,数控机床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属于“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

主流声音分析,“未来制造业格局变化调整,尤其对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战略度行业,机床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对未来竞争力杠杆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秦川机床的后续轨迹,就不止于一家普通省属企业的事,可能它还背负着更多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好地回答了此番“超寻常”人事调整的改革意图。

今年以来,陕西国企改革出现一些耳目一新的气象。

譬如延长石油控股陕天然气,再如陕旅集团与陕体集团的重组,分析人士判断,此举皆有望在业态融合、打通全产业链上谋划新篇章。

至于法士特和秦川机床,目前来看,虽然在股权方面未必会有动作,但两家企业董事长由严鉴铂一肩挑,寻求战略协同发展的意图还是很明显的。

除了可以预见的资源、技术、管理协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至少秦川机床在进军高端市场的时候,法士特非但不会报以“外国月亮圆”的偏见,反而更有助于其更精准地把握高端市场需求……

毫无疑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负责人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接下来的疑问是,掌舵秦川机床之后,严鉴铂会具体采取怎样的系统操盘思路?两家企业又会发生哪些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敬请关注《谁能拯救“秦川”?(下)》……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 商标已就位!华为相机新技术来了?

下一篇: 不忘红色历史,发扬红色传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