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的珠三角,“一城独大”的广东?
时间:2019-11-14 02:22: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每经记者:刘艳美 杨欢 每经编辑:官远星
01
广东,连续30年蝉联GDP总量全国第一的“经济强省”。
今年前三季度,其再度以77191.22亿元毫无悬念地居于首位。如果按照去年第四季度广东GDP达到2.66万亿元推算,它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个“10万亿大省”。
不过,“老大哥”也有烦恼。众所周知,“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对于许多外省人而言,所谓的“广东”一词,指的其实就是珠三角地区。人们无论是出差、旅行还是讨论区域经济与文化,基本针对的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市。
前段时间,随着黄山等7市加入长三角,安徽已经实现全面“入长”。与此同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肇庆等珠三角城市也频频牵手,冲破地理界线实现跨界合作。对此有媒体评论,长三角正在变成一个“省”,而珠三角正在变成一个“市”。
根据计算,今年前三季度,珠三角9市GDP总量63494.51亿元,约占广东经济总量82%,占全国经济总量(697798亿元)9%。而粤东西北12个市,仅占全省不到20%。
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有什么是你去了广东省才知道的事情?高赞回答是:广东除了珠三角,其他地方人均GDP基本都在全国平均以下。(2018年,全国人均GDP为6.46万元)。
根据2018年的数据,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为130182元,而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区三大区域人均GDP则分别为38340元、46203元和34883元。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这当中,作为首批四大经济特区城市之一,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汕头人均GDP仅为44672元;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湛江人均GDP也仅为41107元。
同样的数据,放在沿海地区的福建、江苏和浙江,没有一个地市人均GDP低于5万元,山东也仅有2个地市低于这一标准。
某种程度上,广东也是一个“一城独大”的省份。只是它的强市不只是省会,而是整个珠三角。
以区域经济总量占比变化来看,近五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广东全省比重逐年提高,2014-2018年,珠三角经济总量占比累计提高0.9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官网
2019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珠三角GDP总量为63494.51亿元,约占广东省经济总量82%。如此来看,珠三角与东翼西北经济总量绝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在这座逐渐聚合的“城市”内部,不平衡问题同样突出。仅以三季度数据来看,广深作为中心城市,GDP总量达到36558.12亿元,占珠三角经济总量57%,排在末位的肇庆以1736.81亿元成绩,占珠三角经济总量不足3%。
02
在珠三角内部,各城市具体表现如何?
珠三角各城市前三季度GDP及增速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前两天,“深圳失速”成为热议话题,也引发外界对其如何稳住制造业的关注。猜你想看:《深圳“阵痛”别慌》)
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交出不错的成绩单:GDP总量17869亿元,实际增速6.9%,位居一线城市首位,在风头逐渐被深圳盖过之后,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此前,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分析认为,广州此次“领跑”,一是跟抓新兴产业发展有关,包括互联网集聚区、新能源汽车等;其次,也跟大项目进展有关,主要是恒大、宝能两大新能源汽车推进较快。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前三季度,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大领域齐发力,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紧邻广州的佛山,去年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距“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今年前三季度,佛山一改颓势,GDP总量7931.79亿元,增速7.0%,在珠三角9市中仅次于东莞(7.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在9市中同样排名第二,位居第一的还是东莞(8%)。与此同时,在广东进出口总额整体下降1.3%背景下,佛山进出口实现4.8%的增长,殊为不易。由此来看,今年佛山GDP突破万亿,已几无悬念。
不过,佛山广东经济“第三城”的地位,恐怕还谈不上稳固。东莞对佛山的“威胁”,早已不容忽视。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实现近6年来最快增速;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3.7%;出口总额增长7.2%,在珠三角排名第一……当深圳陷入制造业去留两难争议之时,旁边的东莞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
这也是东莞“挑战”佛山的底气。上个月,在东莞重点打造的国际商务区招商交流活动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就自信表态:2-3年内东莞有望进入万亿GDP俱乐部。
除珠三角“四大金刚”外,剩余5座城市中,珠海、肇庆前三季度GDP增速都为6.4%,与广东全省持平。
其中,珠海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2%,拉动经济增长0.84个百分点。常年在珠三角“吊车尾”的肇庆,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6%,在珠三角排名第三,仅次于东莞和佛山。
惠州、江门和中山3座城市,GDP增速则未能跑赢全省,分别仅为4.7%、4.2%和1.1%。
不久前,三星惠州工厂正式宣布停产。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惠州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16.6%,拖累经济整体表现。江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0.6%。
03
而中山此次排名垫底,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今年上半年,中山GDP增速一度跌至0.9%,第二产业更出现-1.5%的负增长,不止在珠三角、即便放在全省也是“最差表现”。到了第三季度,经济仍然没有好转迹象。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18.6%,其中房地产开发下降23.1%、第二产业下降31.4%、第三产业下降15.9%。
正是因此,履新中山尚未“满月”的市委书记赖泽华,已先后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及“重振虎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世纪80年代,中山曾是与东莞、南海、顺德齐名的“广东四小虎”,财经作家吴晓波称其为“中国新兴企业的摇篮之一”。更早之前,始建于1979年的中山温泉宾馆,首开中外合作经营酒店先河,成为中山以及珠三角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缩影。
不少人喜欢拿东莞跟中山作对比。同样由县升格为市,同样是曾经的“四小虎”,同样是“一镇一品”发展模式,面积相差也不是很大,为何两座城市无论经济增速、经济规模还是人口吸引力,差距都越拉越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过去一个多月,来自东莞的宇瞳光学、佳禾智能、祥鑫科技3家制造业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由此,东莞A股上市企业一跃增至30家,在广东地级市排名也由第4名升至第3名,排在佛山和汕头之后。
这正是东莞全面发力先进制造业的典型案例。2008年前后,全球经济陷入调整之后,东莞“低端制造”缺点开始加剧显现。无奈之下,东莞开始“二次创业”,走创新驱动路线。
2018年,华为从深圳迁往东莞,成为东莞产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而作为经济增长含金量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东莞高新企业数量达5790家,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这正是中山当前的最大痛点。一直以来,中山以服装鞋袜和灯具家私等产品代工为主,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发展又还没有形成气候。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遭遇发展瓶颈,在所难免。
正如《中山日报》所说:这一轮的经济下行,实际上是对传统模式需要路径创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一次强提醒。
此前,珠三角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产业分工、功能互补。进入大湾区时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深中通道、广州地铁18号线等交通网络加速成型,中山将进一步拉近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也就更有机会接受享受经济辐射和溢出效应,带动产业升级。
这是中山突围的机会,会不会也是珠三角这座“城市”走向平衡的机会?
(实习生张锦河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