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有所依老来有所安
时间:2019-11-12 07:4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我省各地聚焦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正把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措施要求具体化,出台针对性举措,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全省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让在外子女省心安心。
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十条措施的通知》,以“党建+农村养老服务”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搭平台,在增加供给、创新模式、提升能力、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十个着力”的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养老的痛点难点问题,全面构建满足农村老年人需要的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设施是基础。我省强化资金保障,优化供给,着力补齐乡镇敬老院、互助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三类设施短板。各地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敬老院予以改建或重建,对服务功能较弱、供养人数较少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推广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等经验,整合现有资源,在建制村、较大自然村配建具备助餐等功能的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我省计划到2021年,新增农村互助服务设施7800个,覆盖70%的建制村。
宜丰县双峰林场在前期调研、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主题教育,聚焦解决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养老服务设施落后等问题,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农村居家养老工作,在全场13个村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建设,并研究制定有关规定,从场所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标准、措施、责任人。截至10月中旬,全场13个村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新建1个,利用闲置用房改造12个,乡村两级投入200多万元,311名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餐,享受日常照料。目前,宜丰县在建或在改造的“幸福食堂”有46个。
结合提升完善设施,我省大力推行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工作模式,加快县级福利院护理能力改造提升,将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逐步纳入县级福利院集中照护。对城乡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统一按城市集中供养标准执行,并按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20%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费。
互帮互助,共助养老。各地因地制宜,坚持“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主管理、互助服务”原则,视情建立巡访制度,根据需要提供助餐、助安、助医、助娱等“四助”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市珠山区现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家,农村老人人均面积不足3.5平方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区把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一环,由区民政局牵头,深入寻常百姓家和农田厂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梳理出养老服务工作短板弱项14条,围绕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和探视巡访制度,定人定岗定期对农村留守、空巢、高龄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开展常态化探视巡访,改善了供需矛盾。
在进贤县,当地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形成党委政府倡导、乡贤能人赞助、村民积极参与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共助养老新模式。目前,该县35个自然村建成并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及70岁以上空巢老人1400多名。作为该县率先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村庄,白圩乡赵家村7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一日三餐,老人们在养老服务中心体验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
截至11月10日,全省实现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的县(市、区)由20个增至46个,提前完成主题教育期间达到35个的目标;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了3644个行政村,覆盖率达21.5%。(记者 卞 晔)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