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国人拿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诺贝尔奖,却还故意让娃输在起跑线
时间:2019-11-06 09:12: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生活在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对于孩子的投入占比也是越来越大,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方面的投资,这也是每个家庭中,一笔不小的开销。
可是,纵观如今的孩子,只是越来越忙,没有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没有了自己的玩耍时间,不知这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是好还是坏。
国家不同,自然所选择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我们国家可以说是唯分数论,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但是,从来没有哪种方式是完美的,不过,国家也在因为那些弊端而选择改革。
同样是教育方式,德国和中国的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首先,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他们所有年龄的学生都混合在一起;而最让中国的学生羡慕的,可能就是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完完全全都是课外活动,也就是实践之类;而且英语是在3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等到了小学4年级结束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那些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在德国,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还没有中国的高。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
答案让人震惊,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这是因为德国有七条规定: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残酷教育、从不强迫孩子、大人向孩子认错、法律严禁父母唠叨、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就是因为这些规定,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
也许每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可以让自己往着更优秀的方面改变。德国的教育方式,同样的,也是有利有弊,而对于其中的有益的方面,就应该去借鉴,那么,德国的那些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呢?
1.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
这个观念,可能好多人已经开始慢慢的接受了,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孩子没本事,给在多的钱也不顶用,同样的,要是孩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能白手起家也会远超父辈。
但是中国和德国的一个不同在于,孩子们并没有像德国的孩子一样,有那种可以欣然接受的观念,中国普遍的想法子承父业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心底,所以,父母们可以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自立自主自强,不要让孩子有很强的依靠感。
2.强烈的规则意识
我国的古话“无规则不成方圆”,生活有规矩,社会有规矩,所处的环境也有它要遵守的规矩,在德国,这种规则意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比如,在幼儿园中,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需要执行。不许爬桌子,不许玩食物或者边走边吃,不许把餐刀放进嘴里,不许打人等等,这些规矩助力着孩子的成长。
整个德国的社会都很有规矩,因为他们信奉,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整体,只有在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的时候,才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安定。
3.品德的培养不依靠教导
品德的成型依靠的什么?有人认为依靠后天的约束,有人认为在于孩子本身的天性,而在德国,德国人普遍认为,品德的培养不能依靠后天的教导,而依靠的是周围人的感染。
也就是孩子的品德是自主的形成,是孩子在生活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下的选择,而不是在后天的教导,这种主动学习与被动培养,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4.德国的教育促使孩子独立思考
德国教育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在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独立思考是生而为人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可以通过最小的付出或者最好的选择得到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德国,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特质,不会去用作业或者任务去束缚住孩子,让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或许,就是德国的人得诺贝尔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环境的不同,塑造的人也是不同,但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父母是可以去选择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的,即使不能改变环境,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下,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