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商界·观察|抖音否认草稿箱视频泄露,平台审核被指形同虚设

时间:2019-10-31 23:35: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商界·观察 | 抖音否认草稿箱视频泄露,平台审核被指形同虚设

【撰文/谭丽平 统筹/刘金】30日晚间,李小璐与PGone的合拍视频突然在社交网络上热传,在网友纷纷吃瓜的同时,有关抖音的隐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视频传出后不久,有网友爆料,该视频是抖音员工私自从PGone的草稿箱中下载下来的。今日,抖音对大白新闻表示该传言不实,表明草稿视频不会上传到运营审核后台,所以不存在抖音员工从后台下载草稿箱里传视频的可能。

不过,这一说法与抖音平台的“隐私政策”相矛盾,该项政策中表示,“当您发布音视频时,在点击‘发布’确认上传之前,我们可能会将该音视频临时加载至服务器。”

一时间,有关抖音隐私问题引起不少用户担忧。事实上,这也并非抖音首次在隐私问题上遭到质疑。社交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的度到底在哪里?

今年9月19日,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二季度的32款应用软件检测名单里,有21个都因非法获取用户隐私而被列入黑名单。法律界人士认为,客户隐私外泄和平台对内容的审核不严格甚至形同虚设不无关系。

抖音否认员工外泄视频

昨日傍晚,明星李小璐和PGone的亲密互动视频被曝光,引发网友热议。

当晚19点34分,当事人 PG One在微博发长文回应。除了为众人所八卦的信息外,文中还提及该视频是去年3、4月份的,更提出疑问:“为什么去年在抖音拍的视频,在没有任何外传的前提下会被放出来,还没有logo?”矛头直至抖音APP。

随后,有网友爆料,传李小璐PGone视频为抖音员工泄露。该网友称,自己与抖音运营聊过后,得知该视频是抖音员工通过抖音后台从PGone的草稿箱中私自下载下来的。

该网友的说法随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被过度滥用,并在抖音短视频官方微博下留言,要求抖音做出回应。

此外,细心的网友还在抖音隐私政策一栏发现问题。大白新闻查阅该项政策后发现,说明中有提到“当您发布音视频时,在点击‘发布’确认上传之前,我们可能会将该音视频临时加载至服务器。如果您取消或因其他原因未成功上传,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音视频。”

有网友马上发问:音视频暂时被加载在服务器上,这个暂时是多长时限?期间内容的安全能否被保障?那么,临时加载至服务器的内容是否会泄露?目前,抖音官方暂未公开回应。

相关人员向大白新闻表示:“网友传言不实,草稿视频不会上传到运营审核后台,所以运营审核后台没有任何草稿视频,不存在抖音员工从后台下载草稿箱里传视频的可能。其他情况,我们还在继续核实。”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刘昌松律师向大白新闻表示:如果事实真如PGone说的那样,这些视频自己只是放在草稿箱中,没有任何外传,现在却被放出来,矛头直指抖音发布平台。未经他人允许就把这个内容放出来,抖音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涉嫌严重侵犯客户隐私权,造成损害显然是巨大的。平台承担的责任形式,主要是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还必须指出,事件虽是员工所为,但属于职务侵权,应由平台先承担法人侵权责任,然后平台再根据同员工的劳动合同约定,对员工进行追偿。

“这个视频内容明显带有很强烈的个人隐私色彩,怎么通过审核,怎么放出去的?说明该平台的内容审核环节形同虚设。这也要求平台以后对自己运营的各个环节要切实加强管理。”刘昌松表示,如果视频还没有删尽,抖音平台尽快出具侵权声明,要求对方删帖。这都是停止侵害的具体表现。

用户隐私在哪里?

事实上,抖音因泄露用户隐私遭到用户质疑也并非首次。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旗下抖音和多闪两款APP都有在未经明确同意下,提供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一位法学博士生发现抖音、多闪这两款App在他没授权情况下,向他精准推荐了多位“好友”。而这些“好友”居然包含了他多年未联系的人,他根本不想让这些人知道他在“刷抖音”,而多闪App也有同样的问题。震惊之余,他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抖音App和多闪App的运营方,要求这两款App立即停止侵犯他的隐私权,并告知如何获取“好友关系”,赔偿经济损失6万元。此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立案。

当时,字节跳动方面回应称,“抖音”“多闪”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合规合法,一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收集、使用、共享个人信息。

此前,抖音海外版Tik Tok也曾因因涉嫌侵犯儿童隐私,被开570万美元创纪录罚单。

截至2019年7月,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全球总日活用户超过7亿,总月活跃用户超过15亿,其中抖音产品日活超过3.2亿。

业内人士表示,PGone李小璐视频泄露事件,有猜测“抖音草稿箱的视频,被内部员工窃取”,还有人说这是“手机视频被人盗取后发出来的。”不论真相如何,这让每个人都不得不考虑“隐私危机”的安全感。经常听到不少网友吐槽:跟朋友在聊天时提到某样东西,转眼刷App就被推送来了广告。现在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投放,简直“体贴”得吓人。

今年9月19日,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二季度的32款应用软件检测名单里,有21个都因非法获取用户隐私而被列入黑名单。而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百款常用App申请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权限列表》里,手机软件过度索权的问题更加让人心惊。

大白新闻注意到,在日常涉及的26项个人信息相关权限中,平均每个App申请手机权限超过10项。几乎所有软件都会申请与自身功能无关的权限,其用途就是程序化广告推送。

业内人士强调,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各种APP连接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管控商家对我们的隐私动技术手脚。这就提醒我们使用网络,特别是手机时,可以打开设置,在隐私一栏中查看哪些App默认我们开放,赋予它们本不需要的权限。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权限统统都关掉。

上一篇: 在商大,你都听过室友晚上说什么奇怪的梦话...

下一篇: 原创是望远镜?显微镜?还是夜视仪?30W...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