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校讯通”变成商家的“财路通”

时间:2019-10-30 17:22: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莫让“校讯通”变成商家的“财路通”

文/赵宏图

图据水印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一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其与另一家长在家长群中就“校讯通”使用问题表达了疑惑后被老师移除群聊,引发不少讨论。有网友爆料称,9月以来,包括全椒县在内,全国各地有不少家长称孩子所在学校强制要求办理“校讯通”。

有学生的家庭,对“校讯通”大概都是不陌生的。说起来,这种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现的家校联系方式,并不算是新鲜玩意。家长通过缴费购买“校讯通”套餐后可统一从学校处接收“活动安排”“作业布置”“学生成绩”等内容的短信通知,这看似是一个能够有效促进家校联系,为家长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便利的好工具。但从2014年起,却陆续被包括北京、重庆、陕西、河北等在内的多省市发文叫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假自愿,真强制。许多学校在“建议”家长购买“校讯通”服务时,都美其名曰“自愿办理”“自由选择使用”,倒是显得很民主,仿佛这真是学校为了丰富家校沟通渠道做出的积极尝试。但实际上,不少推行“校讯通”的学校中,老师的通知、作业布置都变得“能且仅能”通过“校讯通”下发,很多学生因为未开通服务,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校讯通”已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唯一通道,只有一个选项留给家长,还算哪门子自愿?

假方便,真负担。如果说强制使用伤害的是家长的情感,那“校讯通”的诸多“硬伤”则给家长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负担。一方面,各地不同的“校讯通”均与单一运营商的电话卡绑定,不“兼容”导致部分家长需要办理本不需要的电话卡,或是多子女家庭要办理多张电话卡,其带来的办卡成本及浪费等让家长怨声载道。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QQ、微信等免费沟通平台功能强大、互动性强,已经足以满足家校沟通的大部分需求,但多数“校讯通”采用的短信通知过于传统、互动性差,即便个别新推出了“APP”形式,也为家长带来软件适应难题。

假服务,真牟利。“校讯通”麻烦、复杂,多年以来被叫停、被吐槽,按理说早该被淘汰,为什么仍能“屹立不倒、阴魂不散”?答案是它背后丰厚的利润。虽然该服务每月每人只要不到10元,但乘以巨大的学生基数,金额就变得非常可观,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深圳校讯通每年收取费用过亿元”。与此同时,提前扣费、假期收费、使用频率低等问题频发,却少有家长会为了几块、几十块维权。丰厚而稳定的利润、固定的消费群体成为最强动力,驱使运营商不遗余力,用“小恩小惠”诱惑学校与其“绑定”,打通自己的“生财路”,将家长“套牢”。

饱受吐槽的“校讯通”问题频出,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管理部门应及时“挥刀斩顽疾”。未来,要避免“讯校通”“通校训”等变种“重出江湖”,还需要教育、通信部门共同加强监管、严厉惩处,断掉不正当的“生财路”。

上一篇: 美国凯泽大学MBA招生中心:你不是迷茫,...

下一篇: 不断推进少儿编程的发展,促进少儿全面成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