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江豚“困死”渔网,千余头长江江豚生存境况如何?

时间:2019-11-14 16:23: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洞庭湖江豚“困死”渔网,千余头长江江豚生存境况如何?

11月7日,洞庭湖大桥水域发现一头死亡江豚,尾鳍上绑着红色砖头。图/岳阳市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讯(记者 吴娇颖)11月7日,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大桥水域发现一头死亡江豚,尾鳍绑着红砖。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告诉记者,根据多年救护受伤江豚、打捞死亡江豚尸体的相关情况分析,应当是有人误捕江豚致死,却害怕被追究责任,于是有意“沉尸灭迹”。

记者从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获悉,该死亡江豚为成年雌性,已轻度腐烂,体重40.5公斤,体长1.37米,头围0.8米,胸围1.2米,体表有轻度擦痕,尾鳍用尼龙绳捆绑并吊有红砖。

据潇湘晨报11月13日报道,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的尸检报告显示,综合各项检测数据,推测遇害江豚系误撞入渔民正在作业中的渔网中后,挣扎窒息而死亡。根据体表伤痕和擦痕,误伤江豚的是一种叫“流刺网”的合法捕捞工具。

报道称,因渔民发现江豚遇害后害怕被追责,于是在尾鳍系尼龙绳绑上红砖沉入湖底,后被其他渔民发现并举报。

据介绍,目前,涉事渔民还没有找到,后续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中。

追问1

长江江豚面临哪些生存危机?

——非法捕鱼等人类活动直接威胁江豚生存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表示,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仍是人类活动。“渔业活动、航运、航道整治、水体设施工程建设、水质污染、挖沙打渔等,都会影响江豚的生存环境。以挖砂为例,挖砂会对水生动物及鱼类的育肥场等造成破坏,影响到江豚的饵料资源,另外挖砂搅动形成的污染物、船只作业产生的噪声、运输船的航行等都会干扰江豚的生存。”

此外,洞庭湖等水域的捕鱼尤其是非法作业方式下的捕鱼,会给江豚带来直接威胁。2012年,洞庭湖水域曾在短短40余天内发现12头江豚死亡,那是洞庭湖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江豚集体死亡事件。根据尸检结果,其中一头被电晕后死亡,另一头遭螺旋桨“绞杀”。

徐亚平告诉记者,这是6年来第二次出现同类伤豚事件。其介绍,2013年11月,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在东洞庭湖鹿角水域打捞起一头死亡江豚,其尾鳍上用尼龙绳系着一块红砖,同此次被发现的死亡江豚如出一辙。

徐亚平介绍,洞庭湖渔民来自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数量巨大,出于家庭生存和发展需要,他们摒弃了千百年来升帆、摇撸、撒网捕鱼的历史,“创造性”开展了炸药、迷魂阵、地笼王、矮围、海网、滚钩等捕捞行动,这些都危及到江豚的生存。此外,非法排污和大吨位、大运量、大噪音的运输船舶,也严重影响了江豚的安全。

追问2

当下长江江豚保护形势如何?

——快速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但极危状态没有改变

农业农村部2016年发布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显示,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鄱阳湖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约为90头和45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数量仅约5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起13.7%,且呈加速下降。

该计划还提到,如果不采取人为干预措施,预测在未来10余年内,长江江豚种群极可能下降到野外灭绝的临界数量。

2018年7月发布的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2017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2012年505头),与2012年相比略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变化;洞庭湖110头(2012年90头),相较2012年略有增长;鄱阳湖457头(2012年450头),维持相对稳定。

王丁告诉记者,目前基本可以判断,长江江豚过去种群数量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一些地区的种群数量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极度濒危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影响生存的不利因素没有完全消除。

王丁表示,长江江豚保护并不仅仅是物种保护工作,实际上是长江大保护重要的抓手。长江江豚的保护应结合“长江大保护”的理念,继续加大科学保护的力度。“目前来看,保护前景还是好的。”

追问3

未来如何加强长江江豚保护?

——长江江豚集中区域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是根本出路

在徐亚平看来,要保护江豚,首先必须保护长江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湿地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能力与自觉。同时,在沿江创建政府和志愿者协同的护水、护豚、护鸟机制,日夜监督并依法打击长江流域的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鱼。

“近年来,政府部门下大力气整治洞庭湖上危害江豚的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鱼,洞庭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江豚种群的安全系数提高到历史最好水平。这7年洞庭湖江豚意外死亡得到了很大的扼制,当然,偶尔也会发现江豚被困、受伤和死亡的事情。”徐亚平说。

徐亚平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解决渔民上岸、子弟进城读书,减少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的非法捕鱼行为,确保水生生物资源的安全。

“坦率地说,江豚的危机就是渔民的危机,渔民与江豚是一对长久的矛盾。要解决江豚的危机,各级政府要重视渔民的生存现状,制订政策,帮他们转移上岸就业。”

王丁认为,在长江江豚集中的区域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才是最根本的出路。“目前在长江建有8个长江江豚的原生地自然保护区,但这些保护区级别各不相同,这些原有的保护区也应当尽快升级,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保护工作。”

此外,王丁介绍,目前长江江豚在人工饲养方面已得到完全突破,人工繁殖也有重要进展,但不能将人工繁育作为江豚保护的最主要措施。“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靠人工饲养群体去补充野外群体是不现实的。人工繁育的目的是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这些研究工作能够为野外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普】

长江江豚被称“水中大熊猫” 属极危物种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隶属于鼠海豚科江豚属,俗称“江猪”,体型略呈纺锤形,皮肤润滑头圆而钝,额部前凸,吻短阔,口裂较宽,上下颌具同形圆锥状细齿。体色暗灰,无背鳍,体长一般为1.5米左右,体重50公斤左右。

长江江豚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江的中唯一淡水亚种,也是江豚由海入江进化历程的唯一见证物种,同时又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鲸类物种之一。在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我国淡水水域唯一的胎生哺乳动物。2013年,长江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仅次于灭绝和野外灭绝)。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编辑 陈思 校对 陈荻雁

上一篇: 1952年的秋天,白马山战斗,给整个战局...

下一篇: 北京高技能人才比例接近30%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