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6条黄金学习法则,提升孩子学习驱动力
时间:2019-11-13 16:32: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真正找到内驱力,是一个孩子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法宝,对于孩子来说要怎样找到呢?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 L. 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出了一本新书叫《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就很好地回答了上面这个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从《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这本书里面的26个黄金学习法则精选出来的6个知识点,分别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详尽解读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并辅以具体案例,可谓深入浅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谈及学习,想必每个人都觉得不陌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几乎可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耗费多年光阴与书籍墨香相伴成长,陌生是因为常常不得要领而在学习中碰壁,而如果这时能够巧妙改变学习策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只靠坚持努力不一定会奏效,而如果为不同类型的学习选择恰当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对学习行为建立更科学的理解,变得愈发重要。
如今在不少职业中,掌握一项单一的技能已经不再能保证万全,个人建立的优势地位也难以长久维系!
因此,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学习丢给学校、丢给书本。只有秉承着积极的终身学习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才是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归纳类比
归纳类比指的是探寻各种事例之间内在相似性的学习方法。运用类比不仅能帮学习者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原理,还能提升在新情境中运用这些规律的灵活性。
举个例子:请问树干上长得像枯树枝的竹节虫与非洲金黄草丛中的金毛狮王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让学习者寻找其中的类比关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重点(如伪装),而如果只给出其中一个例子,学习者很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到其中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比如狮子的样子多么伟岸,长得像不像《狮子王》里的辛巴,等等。
类比可以促进学习者对于事物中蕴含原理的理解,并更有可能让学习者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合理运用原理。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让学生把校内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校外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类比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自己熟悉的、已知的内容来理解新概类比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学习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学到“换汤不换药”中的“药”。
学习者理解一个新概念有些困难。
——学生无法想象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大小。
学习者似乎只关注表面细节,却忽略了核心概念或原理。
——在一节讲解动物保护色的课上,一位小朋友开心地比较着各种中动物不同的表皮颜色,而不去关心动物的颜色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个关键点。
学习者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学生在课堂测验中做得很好,但在期末考试中却考砸了。
使用的范例:
用一个熟悉的例子来解释一个相对抽象的新概念。
——电流就像充满于水管中的水。
让学习者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蝴蝶、海蜇、花粉在远距离移动时的相似点是什么?
精修勤练
精修勤练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技能或是概念进行专注而努力的练习,从而超越自身的现有水平。
举个例子:一位篮球运动员练习100个罚球。每次投球,她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她的平衡性和膝盖的弯曲上,力求实现最好的技术动作。
精修勤练将技巧和概念自动化,执行起来可以更快、更准、更稳定,花费更少精力。这可以让人们看到活动中的新规律,释放出更多认知资源来尝试更复杂的任务。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进入瓶颈期,原地踏步。
——一遍一遍地重复做题,但并没有算的更快更准确。
练习了好几个小时,既没形成更深的理解、水平也没提高。
——一位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道题,但只是机械式地算和写,并没有集中注意力思考。
使用的范例:
要以目标为导向,集中练习某项特定的技能。
——对于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作家来说,找出之前作品中使用被动气的句子,尝试将它们都转化为主动语气的句子。
突破现有水平。
——对一位吉他手来说,练习一首曲子中感觉最别扭的部分而不是弹得最顺的部分。
自我生成
自我生成是指:利用一部分线索作为提示来生成目标记忆,这种训练可以提升记忆效果,使日后回忆起目标内容变得更加容易。
举个例子:闪卡是最经典的例子,正面写着“愉悦”,背面写着其含义“快乐的,轻松的”。自我生成可以帮助提升对词语含义的记忆效果。
练习回忆的过程可以提高记忆强度,让之后再次回忆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将记忆练习分散到数天内要比集中进行更有助于提高记忆强度。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记不住一些零散的知识。
——记不住各个部门的内线电话号码。
学习者在没有外界明显提示的情况下,很难回忆起来。
——给出多种不同提示后,学生们才想起词语的含义。
学习者对那些本应记住的知识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学生们在周测中表现很好,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全忘了。
使用的范例:
学习单词及其含义
——利用闪卡从两个方向进行学习。提供单词,记住含义;提供含义,记住单词。
记忆有机分子的结构
——先展示整个分子,然后开始逐步减去一两个原子或化学键,然后让学生来回忆缺少的部分。再次展示分子,隐去更多的原子和化学键,让学生回忆缺少的部分。以此类推,直到学生听到分子的名称就可以回想起整个分子的结构。
想象玩耍
想象玩耍是创造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故事世界。在充满乐趣的扮演过程中,人们以物喻物,用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对学习什么有帮助,
举个例子:一个小朋友拿一把叉子(象征妈妈),训斥勺子(象征孩子)为啥不把青菜吃完。理论上来讲想象玩耍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抽象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认知控制。
想象玩耍有两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既然是扮演,就需要抑制住环境刺激带来的本能反应(叉子不是叉子)。第二步是构建其替代物,即认知上受控的一种新的解释(叉子代表妈妈)。训练这些核心的能力可以刺激成长发育。玩耍终究是比较有趣的,至少可以作为开展活动,支撑成长进步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人们不主动思考,只会被动服从。
——过度规定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们按要求思考、做事。
人们被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驱使。
——孩子们看到糖葫芦就走不动道,太容易受环境刺激驱使。让人们在想象时,按照不同行为规范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使用的范例:
让人们在想象时,按照不同行为规范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孩子在扮演医生时,认真去模仿医生的样子,而不是模仿病患的样子
通过成年人来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在和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让家长提出“假如…,则会……”的问题。
可视化
可视化将信息的结构关系用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与想法。具体形式包括,地图、图表、草图、图象文氏图、树状图、矩阵表,等等。
举个例子:20世纪初,哈里·贝克( Harry Beck)为伦敦地铁线路设计了套视觉方案,虽然牺牲了精确具体的地理信息,但却为乘客提供了更方便乘车的相关信息。从此启发了现代地铁线路图的设计方法,当今几乎每座城市的地铁系统都采纳了这套方法。
为信息赋予空间上的组织结构,能够帮助视觉系统发现规律。视觉系统的特性会支持人们发现信息间的结构关系、形成新颖的解读方式,并且提高搜寻信息的效果。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想不出如何组织思路或将想法结构化(可视化可以提供结构)。
——一场报告非常拖沓,讲了一大堆零散的内容,却没有行文的组织框架。
学习者感觉无法招架同时涌入的复杂信息(可视化可以精简信息)。
——刚出道的出租车司机需要熟悉各条道路和不同目的地之间的最佳路线。
学习者的想法太过模糊(可视化可以让其更精确)。
——一名学生说,“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大地相互碰撞。”(应该是地球板块在不断挤压时所形成的巨大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使用的范例:
利用可视化来组织演讲内容。
——展示一幅文氏图,分别解释每个圆圈的含义,然后再解释重叠地方的含义
——通过对于信息结构关系的视觉表达,来寻找其他潜在的可行方案
将复杂情况绘制成示意图,从而追踪所有可能的因素。
——在绘制雾霾的成因时,可以尝试利用几种不同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睡一觉
睡眠能够帮助人们把短期记忆固化为长期记忆,并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知识融为一体。
举个例子:选择午后打盹儿或是保持规律的睡眠作息,可以促进对白天学到内容的记忆,还能帮助人们从自身的经历中发现规律。
睡眠就像个人版的赛后总结。睡眠过程中大脑沉静下来,进入自我审视的模式不再接受新信息和新挑战。一天的记忆被重新激活,一遍又一遍地快进播放,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知识逐渐形成关联。这就会减少遗忘的发生,并且显露出不同想法之间暗藏的关系。
能解决什么样的学习问题?
上课瞌睡。
被难题所困的人。
离破局还差一点点顿悟,那就带着问题睡上一觉吧!
使用的范例:
打盹儿15分钟,迅速激活大脑。打盹儿60-90分钟,获得记忆带来的更多福利。
(本文根据微信公众号 “少年商学院” 、 “思维智汇”、“明教育”等综合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访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要学好,先睡饱
文|界面新闻
“我有点像看到一束光的感觉,虽然有点夸张,”郭曼文依稀记得第一次读完《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的感受。她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科技硕士期间,曾上过一门叫“核心学习机制”的课,教授这门课的便是《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的作者——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
施瓦茨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在学习科学基础理论和创新教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目前发表了6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在施瓦茨指导下的2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大多数进入美国高校担任教授,或创办了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施瓦茨教授的课都很受欢迎,“核心学习机制”这门课就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除了在校的学生,还有律师、物理学家、工程师、商业管理者等各行合业的人才前来听课。郭曼文眼中的施瓦茨教授,是个睿智幽默的人,同时也很低调,“不像商学院的老师那么能吹。”有一次郭曼文在楼梯间偶遇了施瓦茨教授,聊到她假期要去圣地亚哥玩,准备在沙滩上写作业,施瓦茨教授只是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然而在课上,施瓦茨很清楚地算出了同学们在这门课所花费的时间,“这门课你们应该一共花费了400多个小时,其中上课听讲、阅读材料、作业练习以及瞌睡走神分别花费了多少个小时……”对于沙滩上写作业这件事,施瓦茨评价道,有些人得清楚估算学习时间,躺在沙滩上写论文听上去很美好,但沙子撒到键盘里,要去修电脑,可能得多花5个小时。
回国后,郭曼文一直记着施瓦茨教授的这本书。她想将这本书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这样他们会帮助到更多孩子科学地学习,因此她决定承担该书中文版的翻译工作。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花了两年,“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得更聪明了,”郭曼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翻译这本书让她收获不小,翻译的过程也是她学习的过程,她把书中很多知识点都内化了进去。
施瓦茨在书中提炼出了26种较为成熟的学习法则,用26个字母的顺序呈现出来。当今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必然会让学习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到学生随时随地学的过程,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获取来源,学习的内容和手段更加多样化。
当我们在等电梯或坐地铁时,也会刷知乎、看公众号来学一些干货,这可称之为碎片化学习。茫茫学海中,我们该如何辨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科学地学习这些知识?施瓦茨认为,如果你要掌握很难的知识点的话,不要幻想用碎片化学习来走捷径。你必须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天花10分钟可不够。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教授(Daniel L. Schwartz)
界面新闻: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本书?
丹尼尔·施瓦茨:科学学习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得很惊人,现在有很多新观点来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方式,这些方法挺容易学的。我在斯坦福大学教过科学学习的课程,而且很成功,所以我想写一本关于这门课的书,让世界各国读者都能学习到这些方法。我们尽量让这本书容易读懂,这本书能让每个人有创意地把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学习、教学、辅导和对孩子的养育。你可以挑几章你觉得好玩的来读,没有必要按顺序来读这本书。
界面新闻:您自己在工作中有用到这本书里的“科学学习方法”吗?
丹尼尔·施瓦茨:有的,我们很关注这些学习方法。我们有教研究生一门统计学的课,这门课程就是建立在科学学习上的。打个比方,在讲课前,我们会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去。这会帮助他们理解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也会提高未来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可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好多了,他们只是先给学生上课,然后让学生实践,这样只会让学生照本宣科。
界面新闻:我看到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去上您的“核心学习机制”课程,比如律师、工程师、教师,那么这本书中,这些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
丹尼尔·施瓦茨:有个窍门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有哪些,比如医生需要学习读X光片的话,就可以选择“对比组合”(Contrasting case)的学习方法,这会培养他准确看到重要细节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要学习去解决复杂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试试“问题驱动”(Question Driven),你会知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
界面新闻:有些职场人太忙了没时间学习,还有人认为毕业后就不用学习,有什么学习方法是您推荐给这些人的呢?
丹尼尔·施瓦茨:50年以前,人们在学校所学的可能管会一辈子,但现在不可能了。尤其是在未来,工作将发生转变。雇主所需要的人才,是那些有着新技能的人,而那些有着过时技能的员工可不能解决问题。学校也应该改变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性人才,让这些人有着毕业后还能坚持学习的能力,而适应性人才的天敌就是死读书和应试教育。因为人们可能认为一旦通过了考试,他们就被必要再学新的东西了。坚持学习会带来好运,至少它对所有的高薪工作都至关重要。
界面新闻:当今在线付费课程相当火爆,你认为我们是否正面临着学习焦虑?
丹尼尔·施瓦茨:我们(包括施瓦茨本人)都不太喜欢去书店,因为那会提醒施瓦茨,原来还有这么多书他没读过,他还有这么多要学习和知道的。即便如此,施瓦茨还是过得挺好。有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你要知道你需要学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向谁请教,胡乱地学习并没什么用。
郭曼文:超级同意,我觉得跟时代的这个变化有很大关系,因为原来很多东西发展很慢,所以一个技能就可以从小吃到老,而且会越来越资深。但是现在的话他变化太快,导致原来的经验没有什么用,同时未来又是很不确定的,就变化很快,所以就会有点像那种苍蝇乱飞,也不知道飞到哪,再加上淘汰的速度很快,所以他就会很焦虑。
界面新闻:书中您说到“要学好,先睡饱”,您个人是如何看待熬夜这件事的?
丹尼尔·施瓦茨:美国有很多学生都是“夜猫子”,他们会临时抱佛脚,熬夜准备第二天考试。因为他们确实没时间准备了,但结果就是他们很容易把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学习只是帮助他们考试而已,对之后的人生半点帮助都没有。
界面新闻:您认为参与对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有时我们在团队合作中,会碰到不给力的队友一味地依赖你,这种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丹尼尔·施瓦茨: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帮助比你弱的队友,会加深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他们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偶尔也让他们单独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写这本书——帮助人们更好地教学。
界面新闻:您是如何看待碎片化学习的?您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效的吗?
丹尼尔·施瓦茨:这取决于你想要学什么,如果你只想要记住这些信息,碎片化学习是个好主意。比如你只想要读读新闻,这些信息比较简单,每天花几分钟也可以。但如果这个知识点对你来说很复杂,要想学好的话没有捷径。你必须得严肃地、有系统地、全神贯注地去学,每天只花10分钟去听网课是很难学好的。碎片化学习可能会成功,但人们得去思考和交流看法,还有如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新知识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你能把学习任务设计好的话,它会变得好玩和有吸引力。
郭曼文:这个跟媒介有极大的关系,举个例子,原来的话我们是看电视,电视是一个很单向的输出,你就坐那看,然后可以持续时间很长,但是现在就变成了手机。手机的话,也就意味着说你不可能盯着一个手机啥事也不干,可能你就花10分钟玩一下。这个媒介它天然的属性就是短时间,这就意味着我的注意力只有5到10分钟,这种属性就造成里面内容一定要博人眼球。
我觉得碎片化不叫学习,更像是一种积累素材,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点。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说有一定系统,或者是已经内化到自己的内心,这个才叫有效的学习。所以你碎片化时间里所看到的信息,如果没有被及时地整理和内化的话,它就是无效的,你看过就忘了。
比较理想的还是你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比如说每天坐下来30分钟到1个小时,看一些有系统化的东西,书就是一个相对有系统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理解它之间的脉络。
界面新闻:您认为AI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方法?
丹尼尔·施瓦茨:AI能做出贡献的一个地方是它会增加对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数量。比如,AI现在已经可以去给论文评分,并向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美】丹尼尔 L· 施瓦茨著 郭曼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