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字大赛,美国中小学生“必经之路”

时间:2019-11-11 10:23: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拼字大赛,美国中小学生“必经之路”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 秋 林 悦

今年11月,新西兰全国拼字大赛决赛在惠灵顿举行,来自奥克兰的一名10年级华人女孩摘得总冠军,同样来自奥克兰的一名华人男孩获得亚军,受到不少当地媒体的关注。拼字大赛作为西方一种备受瞩目的竞赛也走入中国人的视野。这项被认为是发源于美国的竞技游戏,在英语系国家是一种几乎可“全民参与”的独特教育文化。

拼字大赛的英文为“spelling bee”,字面意思是“拼字蜜蜂”,竞技者通常为小学生,如今也扩展到中学甚至成人。“拼字蜜蜂”的词源如今已难以确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用“蜜蜂”来形容活动参加人数之多,类似于中文中的“蜂拥而至”。若追溯拼字大赛的历史,一般认为是受到美国《韦氏词典》始创者诺亚·韦伯斯特的影响。韦伯斯特所写的拼写读本于1786年首次出版,在美国享有崇高地位,被俗称为“蓝皮拼字书”,连续被五代人用于儿童基础教育课程。在美国,无论是学校里、课外班还是家中,拼字大赛几乎贯穿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拼字大赛的基本规则是,参赛者将被出示的单词口头拼出来,一般来说要求完全不卡壳拼完,只要中途拼错一个字母就立刻被淘汰。比赛以回合制举行,直至淘汰到最后一名参赛者为止。这项比赛从每所学校开始,最终规模到达全国。据悉,由于一些语言不像英语那样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通过发音能直接拼出单词,比赛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拼字大赛主要还是活跃于英语地区。如今每年都会举办大型比赛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

2002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电影《拼字比赛》(Spellbound),就讲述了1999年美国全国拼字大赛的情况。该电影讲述8名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背景的儿童在比赛中的经历。拼字大赛也常被用作小说、音乐剧等各类艺术作品的题材,可谓美国甚至西方文化的一个符号。

拼字大赛对普通学生的意义何在?曾在美国就读小学并参加过校级拼字大赛的徐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和其他大型竞赛不同,这是一种可“全民参与”的比赛。“尤其是小学阶段,学会单词拼写很重要,但也很枯燥。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到趣味性。”她认为,通过准备比赛,拼字能力得到提高,“它不是一种精专的学术比赛,而是可以直接提高在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能力”。一名在美国西北部著名大学教书、年近八旬的老教授对记者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参加学校拼字大赛的情况,并分享自己女儿曾经的“光荣战绩”。不少美国家长告诉记者,参加拼字大赛可以让孩子更流畅地阅读英文作品,增强写作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更有深度。

不过,拼字大赛在多年的衍变中也受到质疑。例如,许多华人家庭对拼字大赛并不热情,认为单词难度过高,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住在南加州的李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拼字大赛在我们这里是‘印度人的天下’,印度人的母语是英语,同时他们又像中国人一样对孩子教育十分严格。我只带孩子去过两次,玩一玩。比赛的要求很高,远超过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词汇量。”

对于多语言的家庭,家长对孩子兼顾多门语言的愿望更加迫切。田女士住在旧金山湾区,她的丈夫是德国人,孩子平时上中英双语学校,课余还要学习德语。她告诉记者:“我们比较在乎孩子是否能掌握三门语言,而不是对一门特别精通。”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或许也不会为了让孩子成为“拼字专家”而放弃体育、音乐等其他领域。

拼字大赛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一种妙趣横生的游戏方式,也是一种高强度的语言训练。作为学习方法,拼字大赛显然是有利有弊的,如何扬长避短,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保留他们宽广的发展空间,是举办者和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 双11咋买更优惠?高中生用函数模型帮妈妈...

下一篇: 品读家书牢记嘱托努力奋进西安经开一校召开...


 本站广告